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滚动 >

浦发银行行长:理财子公司必须加快打造出独立面对市场的能力

2019-07-20 23:46 来源:互联网 编辑:运营003
摘要: 
浦发银行行长:理财子公司必须加快打造出独立面对市场的能力 如何做好理财子公司的发展规划,实现差异化的竞争优势? 7月20日,浦发银行行长刘信义在2019中国资产管理年会上表

  浦发银行行长:理财子公司必须加快打造出独立面对市场的能力

  如何做好理财子公司的发展规划,实现差异化的竞争优势?

  7月20日,浦发银行行长刘信义在2019中国资产管理年会上表示,首先,银行理财子公司应该坚持市场化、差异化、国际化的发展道路。理财子公司作为独立的资产管理机构,在国内尚处于起步的阶段,没有成功的经验可循,既要学习国外资产管理机构的先进经验,也要结合我们国家的实际情况。总体来看,要坚持市场化的转型、差异化的竞争和国际化的扩展发展之路。

  具体来看,刘信义谈到了三点内容。

 

  一是银行理财子公司要脱离母行实现独立的市场化运作。在管理体制上需要向市场化机构看齐,包括组织架构、考核激励机制、人才的引进和淘汰等方面,都需要有充分的市场化原则,营造竞争有序的企业文化,吸引市场上优秀的人才。在业务模式上也要顺应市场的需求。从传统的商业银行的“信贷文化”向“投资文化”转变,包括风险管理、决策流程、产品设计、投资策略等,都要符合受托管理的业务逻辑。

  二是银行理财子公司需要确定差异化的竞争方向和实现路径。一方面,银行理财子公司自身需要确立区别于商业银行传统理财业务的专业化的发展方向;另外一方面,银行理财子公司也需要立足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寻求个性化、特色化、差异化的竞争方向,通过错位竞争,实现合作共赢。

  三是银行理财子公司可以通过国际化的战略,扩展业务的边界。从国际领先的资产管理机构的经验来看,跨市场的业务拓展,不仅可以扩展客户来源、扩大市场份额,而且可以有效的满足客户全球化资产配置的需求。可以分散投资风险,更重要的是可以与国际上先进的机构开展合作,学习他们先进的管理经验。因此,走国际化的道路是一流的理财子公司的重要战略走向。

  刘信义还指出,银行理财子公司还要重点处理好五个方面的关系。

  一是要处理好存量转型和增量扩展的关系。轻装上阵是理财子公司扩展业务的理想选择,但是存量业务的转型也是各家银行都需要正视的客观问题。在理财子公司运营之初,需要实现存量转型和增量扩展的有序衔接,找到合适的平衡点。

  二是要处理好集团协同与市场化运作之间的关系。当前依靠母行的资源,发挥集团的协同优势,是理财子公司生存的支撑和保障。但是从长远来看,理财子公司必须加快打造出独立面对市场的能力,实现市场化的运作,这才是未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三是要处理好子公司与母行之间的关系。理财子公司成立以后,原有的资产投资的流程和产品销售的模式都将会发生较大的变化,分行为子公司提供资产的流程和考核分润机制以及母行自销产品、代销产品之间的关系,都需要进行重新的合理的机制设计和过渡性的安排。

  四是要处理好集团子公司之间的关系。很多银行集团都设有不同类型的资管子公司,包括公募基金、信托公司,等等。理财子公司成立以后,在业务上面如何实现与这些兄弟子公司之间的错位竞争,并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互补效应,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课题。

  五是处理好远期规划和近期目标之间的关系。理财子公司的发展是逐渐完善的过程,但是在筹备和设计的初期需要给未来的公司战略定位、客户和业务定位、投研体系、风控体系、系统架构、体制机制等方面的重要事项进行长期的、系统性的规划和思考,并确立分阶段实施步骤。

  刘信义还建议,将银行理财子公司作为金融供给侧结构性的突破口之一。银行理财子公司依托于母行的资源优势,可以整合各类金融机构、集合各类业务,为客户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解决方案。使得理财子公司在改善融资结构、支持小微和科创型企业融资、服务实体经济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

  “建议监管机构,一方面在市场准入、税收优惠、机构合作等方面给予理财子公司以平等的市场待遇。另外一个方面,在产品创设、股权投资、非标资产的估值、期限匹配等方面,能够充分考虑银行理财子公司的个性化的特点,引导理财子公司为企业提供有别于传统信贷的投融资解决方案,把银行理财子公司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突破口之一。”刘信义说。

  此外,刘信义还建议同业之间抓住机遇、协同合作,更好的承担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使命。他表示,展望未来,国内资管市场的竞争将日趋激烈,但这个竞争不是零和的博弈,将来是在竞争基础上的合作共赢。理财子公司应该主动的拥抱市场,基于各自的专业化优势,加强与各类金融要素市场、各类同业机构的紧密合作,强化创新引领,为客户提供更全面、更新、更优的综合服务,真正实现金融更好的服务实体经济的最终目的。

[ 编辑: 运营BX01 ]

中国金融领域第一媒体

更多服务
友情链接

京ICP备11011451号-1

举报热线:(010)12377

举报邮箱:xinhua_ljzjr#ljzjr.cn(#替换@)

合作QQ:1447260813

中国金融时报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0 - 2018 ljzjr.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