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减震外部冲击 中国经济彰显韧性
中新社北京7月3日电 (记者 周锐)虽然伴随着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升温,全球经济呈现出不确定性上升的态势,但2019年上半年,中国经济依然总体平稳,基本面继续保持稳中向好态势。
巨大的市场规模、足够的回旋余地、被激发的动力和活力以及持续打开的大门,都增强了中国经济的韧性,对外部冲击起到了明显的减震效果。
市场规模从消费数据上可见一斑。中国商务部市场运行司副司长王斌透露,上半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有望达8.2%,比前五个月加快0.1个百分点。更为关键的是,这一数据是在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已达40万亿元(人民币,下同)的高基数基础上取得的。
中银国际研究公司董事长曹远征在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举办的论坛上指出,中国经济的韧性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庞大的市场和潜在的消费能力。
国家统计局披露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8228元,比1978年实际增长24.3倍。未来,随着居民收入继续稳定增长,中国市场规模仍有较大的增长潜力。
规模扩大的同时,中国市场上各种新消费、新业态、新模式也不断涌现。
当下最受关注的消费热点就是5G。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介绍,2019年将在中国建设超过5万个基站,在超过50个城市实现5G商用服务,2020年将在全国所有地级以上城市提供5G商用服务。
和新动力一起增长的是中国市场的活力,这得益于官方在减税降费、优化营商环境上的连出重拳。
中国国家税务总局披露数据显示,2019年1到5月,全国累计新增减税降费8930亿元。其中,小微企业普惠性政策新增减税668亿元,个人所得税改革新增减税2594亿元,累计有1.09亿人的工薪所得无需再缴纳个人所得税。
活力的提升,让市场主体对未来发展持乐观态度。汇丰发布的一项调查显示,尽管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充满不确定,但计划未来两年增加投资的内地企业超过八成。
规模大、动力足、活力显,中国在不断修炼内功的同时,还持续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大量外资的涌入,进一步增强了中国经济的韧性。
在金融领域,汇丰亚太区行政总裁王冬胜表示,中国建立一个更为开放、充满活力的市场经济的蓝图足以令境内外市场参与者感到振奋。仅2018年一年,中国债券市场外资净流入规模约为1000亿美元,占新兴市场的80%,排名第一。
制造业、服务业领域的开放也在持续推进。官方日前发布了外商投资的新版负面清单。在压缩条目降低门槛的同时,中国还允许更多的领域控股或者独资。
值得注意的是,在同时发布的鼓励投资清单中,官方还给出政策优惠,推动劳动力密集型的外商投资企业向中西部省份转移。
此举揭示了中国经济保有韧性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巨大的回旋余地。通过增加在经济相对落后地区的投入,既可以拉动投资稳住经济增速也可以补齐短板,提振当地经济发展。
以电力领域为例,自2016年启动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以来,4年间,中国农村电网改造总投资达8300亿元。
补短板的推进有助于缩小区域差距,让中国经济发展更加平衡。
中国农业农村部副部长余欣荣透露,2012年以来,中国乡村产业呈现良好发展势头,返乡下乡创新创业人员累计达780万。就业容量的扩张和层次的丰富,无疑将进一步加强中国经济的抗压能力。(完)
上一篇:一名大连市民的达沃斯之旅
中国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