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国际经济合作区:打造可持续发展新样本
青岛国际经济合作区:打造可持续发展新样本
第二看台
记者 王建高 杨 仑
从一片荒芜到高端产业集聚的先进园区,青岛西海岸新区的国际经济合作区(中德生态园)用了6年时间。“我刚来这里的时候,这里根本没有任何建筑,这种速度只有在中国才能实现。”指着一幢幢蕴藏先进技术的房屋,德国人狄沛感慨地说。见证了这一切的他留了下来,成为中德生态园的一员,参与到园区工作当中。
中德生态园是商务部设立的全国首家国际合作生态园区。自从中德生态园全面建设启动以来,始终坚持可持续、可复制、可推广的发展模式,并以国际化视角,建设成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园区样本。
如今,这里集聚着中英、中法、中俄、中日韩、中芬、中瑞等多个国际合作园区,把“朋友圈”扩大到世界范围内的同时,瞄准高端产业和尖端科技,走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被动房”体现园区可持续发展理念
走进青岛西海岸新区国际经济合作区,广场上有一个醒目的建筑:被动房技术中心。白色的建筑呈鹅卵石形,建筑外部造型灵动,与周边景色融为一体,看起来非常和谐。
被动房的概念源于德国,全称是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是国际认可的一种集高舒适度、低能耗、经济性于一体的节能建筑。被动房技术集各类环保技术之大成,它的运用使建筑真正实现了冬暖夏凉等节能效果,也大大降低对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
走进被动房技术中心,尽管已是炎炎夏日,内部却有着舒缓的清风,吹得皮肤颇为凉爽。而工作人员介绍,整栋建筑其实并没有安装空调系统,仅仅利用新风系统和先进的被动房设计理念来控制整栋楼的温度,达到冬暖夏凉的效果。
检测数据显示,被动房技术中心单位面积年电耗仅为同地区同类型建筑平均单位面积年电耗的50%;据推算,整个园区建成后每万元GDP能耗0.23吨标准煤/万元,与目前德国标准基本持平,其节能环保效果可见一斑。
类似的建筑,已经有许多居民入住,先进的技术和舒适的居住体验,让被动房成为“明星”产品,也带动青岛当地部分建筑企业实现了技术升级。“我们依据德国标准,大力推广节能环保技术。”狄沛说。
下一步,中德生态园将建设成为中国节能环保技术的应用和推广中心,并将在部分领域参与制定国家、国际标准,推广园区的标准化发展模式。
瞄准高端 发力产业升级
先标准、后规划、再设计、后实施,国际经济合作区在建设中始终坚持这一理念。绿色施工、绿色建筑、绿色产业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引进项目时,我们坚持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把目标瞄准世界范围内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定价权的引领产业,打造‘亦城亦乡、非城非乡’的产城融合示范区。”青岛国际经济合作区(中德生态园)管委会副主任徐海洁表示。
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合作区先后以“德国+”引进高端产业融入中国发展,以“+德国”引进德国技术助推转型升级,先后与德国、英国、俄罗斯、芬兰、波兰、韩国6个国家的19个州市(地区)相关机构签署合作协议,引进西门子、大陆、正大制药等16个国家的企业430多家,初步形成了智能制造、生命健康、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四大产业体系。
引进国外高端制造业同时,国内产业升级、新旧动能转换也在进行。芯恩、安润芯片封测等一系列项目落户园区,将解决山东省缺芯少魂的局面;智能制造产业链加速布局,海尔工业4.0、GE特冰等一批引领作用强的智能制造项目在园区建设或投产。
德国巴伐利亚州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原巴伐利亚州经济部部长威斯豪耶博士赞许地表示:“中德生态园项目展示了工业生产与环境保护如何结合起来。”
筑巢引凤 打造人才高地
瞄准高端产业、尖端科技,没有人才就无从谈起。全球视野下吸引人才,必然要有与之配套的人才政策。青岛西海岸新区着力建设高层次人才服务体系,打造最优人才生态。
西门子创新中心、欧博迈亚设计研究院、海尔智能研究院、被动房研究院、华大基因研究院、青欧生命科学高等研究院、中德智能技术博士研究院等一批国内外顶尖的平台落户园区,为青年才俊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种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华大基因北方研究中心进驻,引进了中国科学院院士杨焕明、丹麦皇家爵士拉斯教授加入,解锁基因密码;芯恩项目快速落地,由业内知名专家张汝京领衔,在集成电器领域大展拳脚;正大制药与管华诗院士携手,共同发掘蓝色海洋药库……
中国观察
国际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