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划建设“生态银行” 促进闽北绿色发展
生态环境基础对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和社会健康发展至关重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成为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共识。
福建省南平市地处闽北山区,自然、生态、文化等资源非常丰富,但是资源优势未能有效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经济发展总量小是典型的资源富集后发展地区。近年来,南平市委、市政府努力探索具有南平特色的绿色发展新路,创新建立生态银行机制,促进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走出一条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发展路。
2017年7月崔莉副教授第一次到福建南平市调研旅游产业发展,面对南平市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和文化旅游资源,了解到南平市委坚持绿色发展的决心,她欣然投身到南平市生态文明建设的行列,以自身学术背景,与南平人民并肩前行,在南平这片老区苏区的红地上,谱写绿色发展的新篇章,把自己研究成果书写在南平的山山水水之间。
崔莉副教授毕业于北京林业大学生态学专业,她牢记“知山知水,树木树人”北林校训,深刻把握‘山水、森林、人地’生态学的内涵,将生态学的思想始终如一地贯穿于她的教学和生态旅游规划的实践中。2017年12月南平市委市政府全面提出“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建设生态银行”的发展构想后,崔莉副教授承担了《南平生态银行试点方案》的设计和撰写工作。作为课题负责人,她带领课题组深入到南平各县(市、区)调研山、水、林、田、湖、茶等自然资源,系统的提出了南平市“生态银行”建设的理论架构和实践试点方案,崔莉副教授定义的“生态银行”并非金融机构,而是自然资源运营管理平台,“生态银行”是借鉴了商业银行分散化输入和集中式输出的模式,通过对碎片化生态资源的集中化收储和规模化整治,转换成集中连片优质高效的资产包,并导入产业,委托专业化有实力的运营商运营,从而将资源转变成资产和资本。“生态银行”实质上是通过对生态资源的重新配置和优化利用,实现综合效益最大化,也是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机制创新。
不忘初心,奔跑追梦,心怀生态学的梦想,凭着一股执着韧劲,经过3个半月的持续艰苦工作,课题组完成了方案撰写,2018年4月23日《南平生态银行试点方案》论证会在国务院参事室举行,崔莉副教授系统介绍了“生态银行”概念、模式、支撑体系及运行难点,评审组组长由中国工程院沈国舫院士担任,专家组成员由国务院参事室参事刘燕华、夏斌、张洪涛,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左小蕾、张玉香、何建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所长高世楫、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张丽平、城市与东方文化研究所所长杨晓东,著名旅游专家肖潜辉等组成,汇集了自然资源、文化、金融、三农、旅游等领域的顶尖专家。
与会专家对南平“生态银行”试点方案从顶层定位到实施细节进行了详细的论证,一致认为,“生态银行”在理论创新及实践上大有可为,具有极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推广价值。
《南平生态银行试点方案》论证会之后,南平市委市政府明确了顺昌县 “森林生态银行”、武夷山市“五夫古镇文旅生态银行”两个试点项目。为了更好地助推地方政府推进试点改革,2018年5月至今,课题组专家团队进一步深入南平,针对顺昌县林业产业的发展特点与森林资源现状,提出了搭建森林管理、开发、运营于一身的平台,对碎片化、分散化的林权进行规模化收储、整合、优化,通过深化集体林权制度与“生态赎买”改革,引入市场化资金和专业运营商,进行森林规模化、科学化管理经营,提高森林生态产品及价值,打通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的通道。
由于“生态银行”是一项自然资源产权改革的创新工作,如何结合地方生态产业实际,运用“生态银行”这个转换器,提高自然资源生产率是难点,在推动实践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瓶颈,课题组专家团队全身心投入这项创新工作中。据了解,为了让干部群众更好的理解“生态银行”,崔莉副教授分别在2018年7月、2019年4月在南平市委理论中心组扩大学习会上作了两次报告,并深入到县、乡、村进行调研、访谈、座谈,不断完善试点方案。她表示,在这项工作过程中,也想过放弃,但每每都被南平干部群众锐意创新、勇于拼搏的干劲所鼓舞,还有那颗“生态学初心”一直支撑着。
中国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