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滚动 >

经济学家胡一帆:加征关税无法减少美国的贸易逆差

2019-06-05 14:17 来源:互联网 编辑:运营003
摘要: 
瑞银财富管理亚太区投资总监及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胡一帆博士6月4日在上海表示,美国加征关税并不能减少美国的贸易

  经济学家胡一帆:加征关税无法减少美国的贸易逆差

  瑞银财富管理亚太区投资总监及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胡一帆博士6月4日在上海表示,美国加征关税并不能减少美国的贸易逆差,因为这是结构性的逆差。同时,她认为这种逆差对美国经济的影响会逐渐显现出来,因为提高关税后,无论进口商、出口商还是零售商,都无法自我消化,会落到美国消费者、投资者身上,不排除未来推升美国通胀的可能性。

  结构性逆差无法改变

  瑞银财富管理6月4日在上海举行“2019年下半年全球及中国市场展望及投资策略”媒体见面会,记者问胡一帆博士,美国加征关税会不会减少美国的贸易逆差。  

  胡一帆表示,美国去年加征关税后,贸易逆差并没有减少。因为美国对中国出口加征关税,中国对美国出口同样加征关税,美国对中国出口的大豆、猪肉等也减少,现在面临较大的库存压力,这样,美国的逆差没有减少。

  所以从贸易政策看,加关税并不能实质性改变美国逆差的状况,因为美国是一个结构性的逆差。美元是全球的货币,印美元就可以购买全球资产,所以在货币政策方面,美政府自我约束比较弱,所以这是一个结构性的逆差,并不能通过关税而解决。并且美国不愿意出口高科技产品,同时又要买消费产品,因此很难改变逆差的格局。胡一帆认为,美国要减少贸易逆差,只有与中国达成协议才有可能。

  那么,贸易逆差对美国经济有没有影响?胡一帆表示,美国经济目前比较好,同时通胀目前也不高,因此,一定程度上造成错觉,一些人认为不断加关税的过程中,对于美国通胀的压力并不是很大,贸易战对美国的影响比较小。但是,这种影响会慢慢显现出来,因为2000亿美元商品关税增加到25%之后,无论是出口商还是进口商还是零售商,都没有办法再消化成本的增长。

  实际上2000亿关税从去年11月下旬开始加了,大家也是在提前出货,但是,全球的PPI还是比较温和的,劳动力成本上升,并没有传递到下游的价格上,这是因为在10%的关税下,无论是进口商、出口商、零售商,都是通过自己削减利润方式进行消化,通过生产者挤压边际利润来消化成本的增长,这个利润减少对市场的影响比较小。但是,现在关税增加到25%,相关企业边际利润本来就已经减少,必然会采取涨价的措施来消化,所以现在按照IMF的预测,后面加的关税就会落到美国消费者身上、投资者身上,未来对经济的后期影响也会显现出来。

  胡一帆认为,美国现在通胀压力在上升,尤其失业率到了历史最低,工资也在缓慢上升,通胀现在比较温和,但是不排除有一个外力之下这个通胀迅速上涨的可能性。所以,贸易争端无论是对经济还是市场,都会有负面影响,对于在美国的经济和市场压力也是比较大的。

  美国企业盈利增速将大幅下降

  从全球经济来看,瑞银认为受贸易争端影响,全球的经济增长今年较去年而言在放缓,去年对全球经济的增长率预测是3.8%,今年是3.5%,放缓的速度比较明显,几大主要经济体增速都在逐渐放缓。但是胡一帆认为经济是在减速,今年不会出现一个比较大的衰退,同时也没有过热的可能性。

  今年全球企业的盈利增速下降更明显,最大的拖累来自于美国。去年全球的盈利增长差不多有14%,但今年预测只有4.6%,最主要来自于美国,美国去年企业的盈利增长是24%,今年瑞银预测不到4%。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减少?最主要是去年美国企业盈利增长24%,其中40%左右来自于一次性的减税,今年已经没有这个利好,去年的基数也比较高,造成今年盈利增长降低。胡一帆认为这个对全球尤其是美国股市有比较大的压力。

  胡一帆表示,对于美国的贸易摩擦,瑞银预测对经济、对企业的盈利影响都比较大。美国对中国出口的2000亿美元加征关税,对美国经济的影响在0.2%—0.3%,对企业盈利的影响差不多有2.5%;如果美国对剩下3000亿继续增加关税,对美国的影响就更大,因为剩下的3000亿当中包括很多高科技的公司,对于美国GDP的影响可能有0.75—1%,对盈利的影响可能有3%。并且美国准备对汽车加征关税,可能有1.5%的影响。也就是说,如果特朗普全面征收关税,包括对于欧洲的汽车征收关税,对于企业盈利的影响要达到7%。所以今年美国企业盈利有继续下行的压力,可能比想象的还要高,也给今年的全球市场带来一定压力。

  由此,胡一帆认为对美国股市将产生不利影响,从投资的角度看,要开始积极管理下行的风险。瑞银提出从偏好风险慢慢转为风险中性,这是今年瑞银一个比较大的调整,在过去几年当中第一次提风险中性。在股债的配置上面,也转为股债中性。就是说,投资者要从以股票投资为主转为股票和债券的平衡。

  新民晚报首席记者 连建明

[ 编辑: 运营BX01 ]

中国金融领域第一媒体

更多服务
友情链接

京ICP备11011451号-1

举报热线:(010)12377

举报邮箱:xinhua_ljzjr#ljzjr.cn(#替换@)

合作QQ:1447260813

中国金融时报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0 - 2018 ljzjr.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