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中储粮粮库:智能科技守护“大国粮仓”
中新网南昌5月29日电 题:探访中储粮粮库 智能科技守护“大国粮仓”
记者 王昊阳
仲夏时节,热浪袭人。在中央储备粮泰和直属库有限公司6号仓前,保管员左训彪稳步攀上仓库楼梯,轻启仓门,拉开细密的防虫帘,弯腰迈入粮仓内。
仓内清凉宜人,扑面而来的,是稻谷的清香,入眼处,是一片金黄。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一粒粒饱满的粮食,历经阳光雨露,四季更替后,静静地躺在粮仓内,依旧色香未改,新鲜如初。
“本仓现存2018年产中央储备早籼稻3446吨,等级三等,采取空调控温及稻壳压盖保温储粮技术,仓内最高粮温19.6摄氏度,最低粮温8.2摄氏度,平均粮温15.2摄氏度。粮情稳定,储粮安全!”左训彪快速报出仓内储粮状态,语调高亢,中气十足。
仓储保管科副科长欧阳天勤走到粮堆中间,查看手感米温计和物理温湿度计的即时读数,仔细核对粮情检测记录薄上登记的各项数据。
中央储备粮赣州直属库有限公司一车间内制氮设备正在作业。 王昊阳 摄
“仓库内粮食温度要保持在稳定状态,冬天平均10摄氏度,夏天不超过25摄氏度。”欧阳天勤告诉记者,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是让粮食保持新鲜的关键要素。
粮仓内顶喷涂了聚氨脂发泡材料,起到隔热、保温、防火功效。在稻谷表面,覆盖着约30厘米厚的谷壳,既隔热,又透气。四面墙壁上3台空调正在运转,向仓内送来阵阵清凉。
粮仓内冬暖夏凉,粮食“享受”着比人还要舒适的环境。欧阳天勤笑着说,“在炎热的夏季,我们保管员更愿意待在凉爽的粮仓内工作,要沾粮食的光了。”
粮食保管工作责任重大,并没有想象中的轻松。在泰和直属库有限公司万安分库,保管员周佐明正在四个粮仓之间巡查,每个粮仓内储粮3000多吨,他一人管理着12000多吨粮食。
“保管粮食是一件精细活,来不得半点马虎。”周佐明告诉记者,每年夏粮收购时千家万户的粮食进入粮仓,堆积在高达7米的粮库内,粮食的温度和湿度较高,保管不好极易霉变生虫。
“以前建造的储粮设施很简陋,只能在仓库底部安装一排排竹筐,起到通风散热作用,一到雨季我们就寝食难安,最怕的是屋顶漏雨、墙面渗水。”周佐明回忆称,那时粮库工作人员雨天经常加班,拿着脸盆接雨水。
现代科技为储粮工作带来巨大变化。中央储备粮赣州直属库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壬告诉记者,随着储粮技术发展和智能化粮库建设推进,简易粮仓早已成为历史,取而代之的是机械化、科技化、智能化的现代粮仓,仓房隔热、防潮、密闭效果更加明显。
粮食进入仓房后,住进了“空调房”,盖上了“保温被”,还能享受“氮气浴”。在粮仓旁的一间厂房内,一套制氮设备正在工作。“它能分离氧气,留下浓度为98%以上的氮气,再将氮气加压通过管道输送到粮仓内。”李壬表示,高浓度的氮气能杀灭粮食中的害虫,对粮食无任何毒害作用。
泰和直属库有限公司万安分库办公室内,仓储保管科科长李奭训坐在电脑前打开监控系统,对每一个粮仓进行远程观察监测。“每一个粮仓内都安装了多个球型高清摄像头,云台可以灵活转动,观察到仓房内的每个角落,镜头可放大到23倍,清晰得能看清谷粒上面挪动的螨虫。”
中央储备粮江西泰和直属库有限公司保管员在仓库巡查。 王昊阳 摄
2014年起,中储粮集团江西分公司就开始实施智能粮库建设,运用高精度传感器、高清视频监控、物联网、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实现集远程监测、智能出入库监管、库存数据监测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智能化管理体系。中储粮集团江西分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程远告诉记者,当前辖区所有直属库实现了智能化粮库全覆盖。
“如果想了解全省任何一个粮库的储粮情况,只要打开智能管理系统就能远程实时监测,掌握每个粮仓内、仓外的实况。”程远说,目前已实现中储粮集团总部和分(子)公司、直属库三级在线24小时实时监控。可以“明察秋毫”的智能化“千里眼”,提升了管理效能,也提高了工作效率,以前保管员把所有的粮仓检查一遍需要大半天时间,现在只要10分钟就可以完成。
高清摄像头下方厚达7米的粮仓内,隐藏着400多个传感器,传感器分为5层,即时检测粮食的温度、湿度数据,一旦出现异常就会预警。
中国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