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学界的“天下第一所”,90岁了
陶孟和、杨端六、蔡元培、杨铨、傅斯年、巫宝三、狄超白、孙冶方等一大批对中国经济建设和理论发展有杰出贡献的学者竟然先后共事一个研究机构?
这里还出版了国内第一份以经济史为名的学术刊物、我国第一部研究工业企业管理的理论著作……
被称之为中国经济学界的“天下第一所”的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到底是个怎样的机构?
国是直通车 侯雨彤 制图
中国近代最早成立的国家级经济研究机构
作为中国近代以来最早成立的国家级经济研究机构,社科院经济所系由20世纪20年代成立的两家研究机构经过改组、合并、更名,几经变迁发展而来。先后经历了中央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三个不同的发展时期。
之所以称之为“天下第一所”,不仅因为这是中国第一个国家级经济研究机构,而且其还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其它经济类研究所的孵化器。
据悉,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当前下辖的八个研究所中,除经济所之外的七个研究所全部都是以分裂繁殖的方式从经济所分立出来的。
孙冶方、顾准、巫宝三、严中平、李文治、杨坚白、董辅礽等经济学界先辈名家均出自于此。
社会学家陶孟和为中央研究院院士,狄超白、许涤新、陶孟和、骆耕漠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于祖尧、朱绍文、吴承明、汪敬虞、赵人伟、骆耕漠、戴园晨、孙世铮、宓汝成、经君健、聂宝璋、项启源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刘国光、张卓元、刘树成、朱玲、高培勇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1929年6月29日,中基会董事会第五次董事年会议定成立社会调查所。图为参加年会的董事。图片来源:《中基会对科学的赞助》
前排左起:蒋梦麟、施肇基、蔡元培、顾临、翁文灏;
后排左起:任鸿隽、司徒雷登、贝诺德、贝克、赵元任。
随经济社会演进研究领域不断拓展
经济所的历史是从社会调查所正式成立开始算起的。截至2019年,经济所成立已90载。90年间其研究范围不断拓展和调整,背后呈现的正是一副中国经济社会演进图。
20世纪20年代,社会调查部成立之初,其研究范围主要在社会调查事业。陶孟和认为,只有“知道吾国社会”,才能“讲求改良的方法”。
也是在此期间,社会调查部开展了多项调查和研究。包括1928年出版了《第一次中国劳动年鉴》。这些研究,聚焦于工人、农民、教师等社会基本群众的生计问题,将其视为中国社会经济问题的根本。
1929年7月1日,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将社会调查部改组为独立机构,并更名为“社会调查所”。
社会调查所研究范围也从原有的社会调查逐渐扩展到经济史、工业经济、农业经济、劳动问题、对外贸易、财政、金融、人口、统计等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领域。
在20世纪30年代初,社会调查所和中央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以下简称:社会科学所)两家机构开展合作。从1929年到1930年,社会科学所秉持“欲解决中国今日生产问题,非根本解决农村经济问题不可”的理念,组织开展了无锡、保定等地的农村调查,史称第一次无(锡)保(定)调查。
1930年7月26日填写的一份河北省清苑县村户经济调查表原件封面。图片来源:经济所中国现代经济史研究室
在此次调查中,陈翰笙、钱俊瑞、薛暮桥等学者运用现代社会科学的规范方法,获得了可靠的一手调查数据,在此基础上系统论证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提供了有力支撑。
遗憾的是,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本次调查形成的研究报告最终未能发表,后来连原稿也不知去向。
1934年7月1日,社会调查所与社会科学研究所合并,仍名为社会科学研究所。合并后,该所把研究重点放在中国的现实经济问题上,同时仍然继续延续经济史和社会调查等领域的工作,并对近代经济史、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国际贸易、银行金融、财政、人口和统计八个方面开展研究。
1950年4月,中国科学院华东办事处接收原中央研究院社会研究所,1950年6月更名成立中国科学院社会研究所。1953年,社会研究所更名为中国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中国观察
国际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