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财经:城镇化激发经济发展潜力
城镇化,激发经济发展潜力(锐财经)
本报记者 孔德晨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和新型城镇化战略协调推进,中国城乡融合发展不断提速。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发布《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意见》,指出到2035年,中国城镇化将进入成熟期。专家指出,中国最大的发展潜力和后劲在乡村,推动城乡融合发展能够带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激发中国经济增长潜力。
农村消费成扩大内需亮点
今年一季度,农村消费快速增长。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今年一季度,农民人均消费支出达到3525元,同比增长6.8%,增速快于城镇居民2.7个百分点;乡村消费品零售额达到14388亿元,同比增长9.2%,增速超过城镇1个百分点,农村市场已经成为扩大内需的新亮点。
乡村消费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不可小觑的力量。前段时间,国家发改委公布的今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指出,年内推动1亿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目标取得决定性进展,实现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均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目前,我国进城务工人员超过2.8亿人,随着城镇化的持续推进,他们的消费潜力不断释放的同时,也给未来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空间。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张晓山指出,中国有近14亿人的大市场,大市场里面有很大一块现在正在激活、还远远没有达到发挥它潜力的市场,就是农村这块市场。“未来我们大约会有一亿或两亿人,要从乡村这个空间转移到城镇这个空间,会为我们国家的投资消费带来巨大的增长支撑。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乡村振兴和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叶兴庆说。
新产业、新业态打造新农村
在城乡产业协同发展的过程中,农村也面临着种种实际困难。国家发改委规划司副司长周南指出,当前中国乡村产业相对薄弱、城乡之间的产业发展差距较大。“未来的乡村经济应该是以现代农业为基础,以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以及乡村文化旅游等为补充的多元化经济。”周南说。
促进农村产业发展,关键要打造新产业、新业态。意见指出,要构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依托“互联网+”和“双创”推动农业生产经营模式转变,健全乡村旅游、休闲农业、民宿经济、农耕文化体验、健康养老等新业态培育机制,完善农村电子商务支持政策,实现城乡生产与消费多层次对接。
实现城乡的产业融合发展还要注意因地制宜。周南指出,不是所有的乡村每一寸土地上都适合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根据不同情况,意见提出了五种新农村建设蓝图:一是把特色小镇作为城乡要素融合的重要载体,打造集聚特色产业的创新创业生态圈;二是把农业园区作为重要的平台,优化提升各类农业园区;三是完善小城镇连接城乡的功能,让它承接一定的产业和公共服务;四是探索美丽乡村的特色化差异化发展方式,盘活用好乡村的资源资产;五是创建一批城乡融合典型项目。
城乡融合关键要靠城带乡
城乡融合发展是破解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关键抓手,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也是拓展发展空间的一个强劲动力。国家发改委发展战略和规划司司长陈亚军表示,我国最大的发展潜力和后劲在乡村,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振兴、促进乡村资源要素与全国大市场相对接,能够释放出可观的改革红利,也能够带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
当前,中国处在城镇化较快发展阶段的中后期,农民进城还是大趋势,但也到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阶段。陈亚军指出,要顺应城镇化大趋势,树立城乡一盘棋理念,突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构建促进城乡规划布局、要素配置、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保护等相互融合和协同发展的体制机制。
工商资本入乡发展是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乡村的一个重要举措,也是城乡融合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工商资本下乡带去的不仅仅是钱,更重要的是带去了先进理念、先进技术、先进管理模式以及人才。”周南表示,鼓励和引导工商资本入乡发展一方面要优化乡村基层营商环境,强化政策支持、稳定政策预期,引导好、服务好、保护好工商资本下乡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还要设立必要的防火墙,不能富了老板、丢了老乡,守住耕地红线和生态红线,守住农民权益不受损的底线。
中国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