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会满谈上市公司“四条底线” 这些公司“被点名”
2018年度遭审计机构“非标”的上市公司218家,34家被认为存内控缺陷;多家公司报告被董事认为“无法保证真实”或投弃权票
来源:新京报
5月11日,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在中国上市公司协会2019年年会上作了题为《聚焦提高上市公司质量 夯实有活力、有韧性资本市场的基础》的讲话,首次公开场合详谈上市公司监管工作。
易会满表示,上市公司和大股东必须牢牢守住“四条底线”:一是不披露虚假信息,二是不从事内幕交易,三是不操纵股票价格,四是不损害上市公司利益。“对于问题严重、拒不整改或整改不力的,证监会将综合运用监管措施、行政处罚、市场禁入、刑事移送等手段,追究公司特别是大股东、上市公司董监高、实控人的责任。”
今年已对上市公司及相关主体立案28家次
易会满透露,今年以来,证监会已对上市公司及相关主体立案28家次,其中涉及资金占用13家次、违规担保12家次。
Wind数据显示,2018年全年(按立案调查开始时间),证监会及地方局对上市公司及相关主体立案调查93次,其中有32%的立案调查事项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行为;有14家公司或个人因涉嫌内幕交易、操纵股价或违规交易等调查,占比15%。
在2019年以来遭证监会立案调查的公司中,如南都电源副董事长因涉嫌内幕交易遭立案调查;ST天润、天翔环境、全新好等公司因涉及信息披露问题遭立案调查。5月10日,证监会披露,对*ST毅达、*ST新亿、*ST华泽、*ST长生、*ST东南5家未按期披露年度报告、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行为的上市公司立案调查。
易会满也多次提及公司治理的重要性,并直言“在现实中,少数大股东和上市公司董监高守法意识、规则意识和契约精神极为淡漠,说假话、做假账,操纵业绩、操纵并购;有的公司治理不规范,通过非法关联交易输送利益。”
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是上市公司监管的首要目标。易会满强调,监管部门对上市公司的监管力度必须加大,不能削弱,“监管的重点在于公司治理,包含信息披露和内部控制。”
34家公司“内控不足”:私刻公章、挪用资金等
在易会满强调公司治理的背后,据新京报记者统计,2018年度遭审计机构“非标”的218家上市公司(不含未披露年度报告的公司)中,有34家上市公司被认为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占15.59%,其中*ST众和、ST云维更是多年被“非标”。
审计过程中,审计机构会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中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审计,从而发现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是否存在问题。
在*ST鹏起的审计中,审计机构就表示,“发现与财务报告相关的内部控制存在多项重大缺陷,内部控制运行失效,对财务报表的影响重大而且具有广泛性。”
这样的公司还有金贵银业、博信股份、金正大、*ST天圣、*ST索菱、*ST欧浦、*ST龙力、*ST利源等。
在公司治理不规范的情况下,上市公司财务造假、资金遭违规占用、高管私刻公章、挪用资金等事件时有发生。
2019年3月,长园集团向公安局控告长园和鹰原董事长尹智勇挪用资金、职务侵占,并已经刑事立案。审计机构认为,长园和鹰存货领用和盘点不规范,导致存货账实不符,成本核算不准确等问题,最终对长园集团的报告出具“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上市公司高升控股实际控制人多次私自使用高升控股公司公章以高升控股的名义作为共同借款人或担保人对旗下关联方违规提供担保;金贵银业实际控制人曹永贵在对外担保上,在未经董事会、股东大会等内部决策流程审批的情况下私自加盖了公司公章;天圣制药原董事长刘群于2018年9月因涉嫌职务侵占罪被重庆市公安局执行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审计机构认为,天圣制药原管理层存在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的可能。上述上市公司均在2018年年报中被“非标”。
此外,还有18家被“非标”的上市公司涉及资金占用问题。其中,蓝丰生化就被股东违规占用资金超3.4亿元;ST银河截至2018年12月31日被控股股东占用资金共计6.54亿元,但控股股东已经被列入失信名单。两家公司均因被认为存在可收回风险等问题遭到“非标”。
首遭“非标”的公司中15家被立案调查,34家涉资金问题
中国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