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滚动 >

价格居高难下主要指标“稳居劣势” 折叠屏手机五年内难普及?

2019-05-09 14:17 来源:互联网 编辑:运营003
摘要: 
打开秒变PAD,被称为“未来手机”的折叠屏手机,刚上路却陷入举步维艰的窘境。作为全球手机销量冠军,开发新市

  价格居高难下主要指标“稳居劣势”

  折叠屏手机五年内难普及?

  本报记者 赵鹏

  打开秒变PAD,被称为“未来手机”的折叠屏手机,刚上路却陷入举步维艰的窘境。今年2月,三星高调发布其首款折叠屏手机——Galaxy Fold,并计划4月26日发售。但随着测评手机故障频发的问题被曝光,Galaxy Fold何时投放市场成悬疑,甚至很可能被迫取消所有预约订单。业界分析,受制于价格、产能、耐用性等短板,折叠屏手机可能五年内都难以普及。

 

  欲挽救智能手机颓势

  折叠屏手机被认为是智能手机的下一个重大趋势,三星和华为折叠屏手机的相继发布,让消费者大有惊艳之感。但接踵而来的却是三星“翻车”事故:黑屏、折叠铰链凸起、屏幕折痕等问题,让人们开始担忧折叠屏的实用前景。

  在4G时代暮年,智能手机趋于同质化,审美疲劳下CPU处理速度、手机厚度、电池续航、相机像素等成了各大厂商竞争焦点。市场调研机构Canalys近日发布了全球智能手机市场最新出货量统计报告,显示今年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下降6.8%。而这已是连续第六个季度下降。

  作为全球手机销量冠军,开发新市场,争取更多新用户,无疑是三星执意进军折叠屏手机市场的主因。三星原本欲用折叠屏手机打破市场低迷的僵局,然而事实证明,折叠屏手机的技术稳定性、良品率和耐用性,远比争夺眼球更重要。厂商要占领创新高地,拿不出过硬的成品,仅靠“吆喝”可远远不够。

  据外媒报道称,三星已发布声明,若本月底前无法解决Galaxy Fold问题,将取消所有预约订单。截至记者发稿时为止,三星中国公司对这一消息没有回应。

  柔性屏良品率待提升

  陷入折叠苦恼的不止是三星。早在2018年10月,国产柔宇折叠屏手机就已在其官网接受预约,但消费者收到的手机却寥寥无几。

  “今年4月28日柔宇曾拿出部分折叠屏手机,在天猫进行过一天的抢购。在5月9日,柔宇也将采取类似方式在官网推出一轮抢购活动。”柔宇相关负责人向本报记者说。不过对于产能、销量和良品率等数据,柔宇方面表示不便透露。

  记者登录柔宇官网发现,目前其折叠屏手机仍在接受预约,但也特别提示,预约仅作为开售提醒,并不代表预约用户就具有了购买资格。这一措辞不难看出,眼下柔宇折叠屏手机的备货数量不会很大。

  折叠屏手机使用体验如何?此前,网友们发布的多个体验视频显示,三星Galaxy Fold和华为Mate X在全屏展开后,无一例外在屏幕中间都会有淡淡的灰白色折痕。对于苛求完美的用户来说,折痕无疑是道过不去的“坎儿”。

  另据了解,目前全球能生产柔性OLED产线的公司并不多,包括了韩国公司三星、LG,中国公司京东方、维信诺、华星光电和天马,其量产时间基本都在2018年到2023年之间,但柔性屏整体产能何时释放,良品率何时能达标还很不确定。

  高价低耐用性瓶颈恐长存

  今年曾被称为折叠屏手机元年,然而在三星事故刷屏后,部分业内人士对这一划时代产品表达了担心。

  荣耀总裁赵明近日公开表示,他并不觉得折叠屏产品会成为未来唯一的主流设计。赵明分析,折叠屏手机在重量和厚度上还有巨大缺陷,例如折叠后厚度均在1厘米左右。更大的屏幕需要更多更重的电池支持,这对于早已习惯了轻薄手机的消费者来说,都是“硬伤”。

  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曾披露,华为Mate X仅铰链链条就有多达100余个零部件。对于机械产品来说,活动部位越精密、零件越多,出问题的概率自然会增加。

  “目前技术下折叠屏铰链基本只支持一两万次开合,而用户每天折叠次数很可能高达几十次甚至上百次,折叠屏手机不仅价格贵,而且正常寿命很可能只有短短的一两年。”通信产业专家项立刚分析。

  价格居高难下,则是折叠屏的另一大短板。三星Galaxy Fold售价1980美元,而华为Mate X折叠屏手机全球最贵,约为1.7万元人民币。即便是柔宇最低配的折叠屏手机,价格也要8999元,远超华为、苹果、三星等大牌厂商的主流旗舰机售价。“太贵了,还不见得好用。为什么一定要用折叠屏?”多位消费者表示,对折叠屏手机会长期观望。

  在《通信世界》总编辑刘启诚看来,折叠屏手机只是大屏手机概念的延展,未来能否成为市场主流,要看5G时代能否有新业态或新应用来支撑。“在重量、耗电量、价格、防水性和耐用性等主要指标上,折叠屏相较单屏手机五六年内都会‘稳居劣势’,这期间折叠屏手机很可能只是作为一种高端机类型的小众产品。”他认为。

[ 编辑: 运营BX01 ]

中国金融领域第一媒体

更多服务
友情链接

京ICP备11011451号-1

举报热线:(010)12377

举报邮箱:xinhua_ljzjr#ljzjr.cn(#替换@)

合作QQ:1447260813

中国金融时报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0 - 2018 ljzjr.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