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航流动性危机待解:旗下互金平台有产品逾期超一年未兑付
中新经纬客户端4月25日电(罗琨)海航的流动性危机并未过去,这一点从逾期一年多仍未兑付的互金产品上可一窥端倪。近日,多名投资人向中新经纬客户端透露,其于2017年购买的理财产品于一年前已经到期,但至今仍未兑付。
聚宝匯逾期超一年仍未兑付
根据官网资料,聚宝匯系海航集团旗下的互联网金融品牌,成立于2014年,由玖锡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负责运营。公司的经营团队由金融管理经验丰富的国际专业人士组成,依托海航集团在租赁、银行、保险、信托、担保、保理、证券、期货等领域的金融全牌照优势,将聚宝匯建设成为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
资料图 中新经纬 罗琨 摄
前述投资人透露,他们正是从聚宝匯平台上的“员工专区”购买了“员工宝”产品。与其他产品不同的是,“员工宝”面向海航内部员工发行。在海航到处融资高杠杆“买买买”的时代,员工也被其视作一个特殊的融资渠道。
以募集期为2017年10月12日-2017年10月26日的一期产品为例,该期“员工宝”产品计划发行5亿元,产品期限为7个月,年化收益率为8.5%,到期一次性还本付息。起投金额为1万元,以1万元的整数倍增加。
据了解,海航集团多次通过邮件推介上述理财产品。该邮件称,海航集团下属企业在聚宝匯发行产品,资金募集后投向集团内资产优良的项目,并称鼓励员工支持集团发展,分享企业成长,提高员工闲置资金的收益率。
10月19日,一封由海航计财部发出的邮件称,将该期“员工宝”产品年化收益率提高至9.5%,期限为7个月,且每周起息两次。
在2018年5月27日到期后,上述理财产品并未如期兑付。取而代之的是两个兑付方案:一是到期本息续投一年,利率为13%,2019年5月27日到期;二是到期本息分两期兑付,2018年11月、2019年4月分别兑付到期本息的20%、80%,并按年化利率12.8%计算延期利息,利随本清,兑付期为兑付月份最后5天。
陈琛(化名)是上述投资人之一。其称,海航此前对员工发行信托已经有好多年,以前一直是按时兑付的,直到近两年才开始违约。
对于上述两个方案,陈琛均没有同意,不料平台却给其强行生成了协议,内容是其同意延期12个月。“我从来没同意过延期,上面却有我的签名。”陈琛对中新经纬客户端说。
给出延期兑付方案后又二次违约
对于分期兑付的方案,投资人心中也充满了疑虑。有投资人表示,其此前在聚宝匯上购买的产品本应于2018年3月23日到期,在得知产品无法按时兑付后,他选择了分三次兑付的方案,分别在4月、7月、10月兑付20%、20%和60%,不过,在去年10月份时,他7月份的20%也只拿到了一半。
中新经纬客户端注意到,在第三方投诉平台上,从2018年下半年起,便有不少用户称自己在聚宝汇上购买的产品出现逾期情形。多名用户称,其购买了的理财产品在到期后全部未按照协议归还本金和利息,在给出延期兑付方案后又二次违约,基本上“没人管”。中新经纬客户端在致电聚宝匯客服后,客服以必须提供购买产品的注册手机号码为由拒绝提供关于兑付的信息。
海航内部员工周伟(化名)也向中新经纬客户端表示,目前海航内部对于投资人的诉求就是“踢皮球”,集团要求子公司垫付“员工宝”,子公司则推说没钱。
周伟还透露,其所在子公司已经明确表示“没钱可还”,甚至工资都不能按时发放,公司在对外谈判,希望将公司捆绑债务一起出售。一旦出售成功,便可顺利偿还员工的债务。
中新经纬客户端从海航内部员工处获取的一份文件显示,2018年11月,海航科技集团人力资源部在一封致全体员工的信中指出,海航科技集团不再作为产业集团建制,而是成为集团的一个事业部,人员和职能进行较大幅度缩减。并称通过减员和实施可负担的薪酬标准,使包括人工成本在内的管理费用显著下降。文中提到,“对于大家所关心的理财项目兑付,请不用过分担心,集团将保证所有理财产品的兑付,并按照兑付方案,履行兑付承诺。”
海航到底还会不会按承诺兑付,是投资者们目前最大的担忧。据中新经纬客户端了解,目前已经逾期的产品涉及面颇广,规模尚无从统计,有知情人士称缺口或达数十亿之巨,不过这在海航庞大的债务规模面前只是九牛一毛。
海航流动性危机仍待解
中国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