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每天疲惫不堪 愿我们永葆童心
愿我们永葆童心
都是一天24小时,为什么孩子能轻松享受,大人却容易疲惫不堪
孩子两岁多了,最喜欢往水里扔石头。不管身在何处,只要能做这事,便乐不思蜀,不知归去。我一度不能理解其中的趣味。
我不能理解的其实还有不少。比如他会在念叨几个毫无规律的阿拉伯数字时,突然兴奋,笑到不能自已;再好比他会坚持要求盯着洗手池的下水道,看水流下去的样子,并且“监督”大人把下水道的盖子盖好,如此循环往复数十次;还有,他对窗户的按钮抱有一种强烈的好感,坐在车上时,会不停地按……
后来我渐渐懂了,我们认为再正常不过的,换到孩子身上便是新鲜事。对着湖水扔半小时石头,对我是浪费时间。但如果时间和身体条件允许,孩子绝对可以扔上一天一夜,同时丝毫不减喜悦和新奇。对他来说,这个过程就是最大的乐趣,也是他观察世界和总结规律的方式。他们的身边,小到一块石头、一滴水,大到一辆汽车、一栋楼,都是玩具。他们用玩来认识世界,用玩来塑造自己,并且享受生活。
相比而言,大人的日子,可是够忙碌的:论工作,有任务指标,完不成就会挨板子;论学习,有考试压力,过不了可能影响薪资晋升;论读书,最好得制定月度目标,不然就于心不安;论写作,需要坚持日均××字,否则担心笔力枯竭;论家庭,鸡毛蒜皮的小矛盾常常影响心情,孩子不吃饭、不好好上学更是头疼;论社交,得考虑这顿饭吃了有没有意义,这杯酒喝完了能不能办成事儿,这笔钱花出去值不值得;论出门游玩,攻略计划做了一大堆,时间有限愿望无限,什么都是紧着来,最后和执行工作计划没有两样;好不容易饭后跑个步出点汗放放松吧,还得算公里数、平均速率这些玩意儿,前后一对比,要没达到预期的量,就略显遗憾,万一哪天跑完嘴馋吃了块巧克力?好了,没准一天都虚度了。
都是一天24小时,孩子能轻松享受,大人却很容易疲惫不堪。原因可能在于,我们已经丧失了“玩”的能力。孩子是把日子过成游戏,无时无刻不在玩耍,我们呢?习惯把生活过成压力,反将游戏当成逃避现实的方式。以至于我们认为,玩游戏只是偶尔的放松,是缓解压力的手段,是生活大餐中的零食,吃多了会胖,还不如不吃。久而久之,等到孩子大了、开始上学了,我们是否会将这种心态,代入到孩子的生活里?继而明确告诫他们,只许玩十分钟、半小时,然后开始写作业、读书?于是在不知不觉中,我们把“玩”和“学习”放在了对立面。可是孩子一路走来,明明是靠玩来学习一切的,让他一下子接受“玩”是不对的,恐怕要“三观尽碎”吧。
所以问题的症结在于大人。何谓永葆童心?就是用玩的心态去做任何事,从中寻找乐趣。体育比赛,固然以争夺锦标为最高追求,但享受过程同样重要。否则世界杯32支参赛队,31支都白去了?原本参加比赛就是“play the game”,说穿了还是玩嘛。就算“game over”也无妨,这意味着马上可以开下一局接着玩。中国运动员,赛前准备会、动员会一大堆,精神压力大,一旦没比好,一顿稀里哗啦哭,辜负了国家和教练的培养云云,未免太苦情。傅园慧的“奥运表情包”为什么会火?物以稀为贵,一个没拿冠军的人,居然还能笑得出来?太少见。但你敢说人没努力、没进步?关键在心态。
还有看书学习,也一样。终极目标是学知识,每一点进步都可以很快乐。我小时候讨厌做数学题,原因就是做不出来很痛苦,视之为洪水猛兽,导致现在对数字无感,顺带还怕苦畏难。妻子相反,她把数学题当成一道道亟待攻克的城堡,每成功一次就莫名兴奋。时间长了,解题对她来说成了一种游戏,就是奥特曼打小怪兽,所以现在越是麻烦事,越是要想方设法搞定。反过来说,她虽然也是外语专业,却极为反感背单词,以至于她难以理解我会把翻字典当成一种爱好。可对我而言,字典就是故事书,每掌握一个字词,我就读了它背后的故事,不论是《辞海》《现代汉语词典》还是英文的各类字典,都是闲暇之余消磨时光的利器,我对文字的敏感度,或许正源于此。
大凡人能成事,一定要有颗持之以恒的决心,和一片海枯石烂的痴心。但若是自己不够喜欢,感受不了乐趣,就算是头悬梁锥刺股,也不会入脑入心,更无法长久。高晓松做音乐、马未都淘古董、唐鲁孙醉心于美食和掌故、阿城可称全面发展的杂家,王世襄则是空前绝后,玩出古今第一人。关键就在一个“乐”字。
上一篇:开放品格成就高光时刻
中国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