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在张江系列报道之二:创新生态的“超级引力”
中新网上海4月17日电 (郁玫 樊中华)位于浦东新区科技领袖之都16-A张江集团办公楼的几个会议室,每天都是爆满的状态。源源不断的创新企业前来寻求“对接”帮助,为产品找场景,为产业找技术赋能,为问题找解决方案,为研发找合作,经常十几场对接会同时进行。
频繁海量的对接工作,像疏通毛细血管一般,连通了张江地区90余家人工智能企业与数千家工业制造、生物医药、数字文创企业,以及科研机构和应用场景。一个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创新生态圈正在这里慢慢生成。
张江是中国第一批国家级高科技园区,经过27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数字信息、生命健康两大主导产业,如今,人工智能被认为是张江实现产业升级、智能经济的新载体。
与传统产业因物流便捷而形成集群、互联网时代由巨头企业带动形成生态集群不同,人工智能企业被称为是“一边喂养,一边产蛋”的生态依赖型企业,在技术研发、实景应用、产业合作、迭代升级的上升螺旋中,技术离不开实验室,也离不开场景和下游产业实体。
在张江集团董事长袁涛看来,对接工作呈现多元化意味着张江的企业对园区生态的构建产生了迫切的需求,张江集团则开始从园区管理者走向生态运营者的升级转变,这是一种持续的探索式创新行动。
“原来园区管理平台只是提供简单的基础服务和人才对接,现在则要给市场、给场景、给技术、给人才,要深入了解AI+下不同产业的发展规律,才能知道企业需要什么。”袁涛告诉中新网记者,“我们认为垂直生态空间是未来的大趋势。”
垂直生态空间是张江创新的合作平台模式。依据医药、航天、海洋等不同的AI+产业领域,建立不同模式的平台,由该产业中的龙头企业来驱动,高校和中小微企业加入提供技术与服务,在建立起生态链,贯通从人工智能技术到传统产业上下游合作的同时,帮助科技成果转化和初创企业成长。
近年来,张江同样花足力气为生态圈引入国内外人工智能巨头企业,并计划与阿里、微软、SAP、惠普、普华永道等共建孵化器、共设投资基金,搭建人工智能“能力开放工场”。
据透露,当前张江集团已与微软、强生形成两个国际化创新平台,另有几个垂直领域平台正在筹备中。
“我们出孵化资源,巨头企业出设备和技术,知识产权属于初创企业,”张江集团招商服务中心主任杜少雄表示,这种生态合作是多赢的,巨头企业可以帮助创业企业加速产业化进程,同时也可在合作过程中收购后者的某项创新技术以突破自身创新瓶颈。
好的生态在于多样性、开放性和完整性,能够实现自我循环与良性增长。张江原有的产业基础及上下游、大量的高水平国际化技术人才、围绕上海科创中心产生的政策生态,以及上海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医疗资源等,共同构成了张江生态的吸引力,袁涛称之为“政产学研用”结合。
“生态是一种多要素叠加的状态,很难说哪一个是决定力量,但几种要素凑在一起,就发生了核聚变,可以对企业和人才产生巨大的吸引力,形成激发创新的良性循环。”袁涛表示。
知名的智能宠物家居企业小佩宠物生于张江,但其产品已经遍及全世界十几个国家。依托上海丰富的养宠场景,小佩以场景创新、产品创新引领着行业走向,开创性地布局线下直营宠物店和宠物医院,成为宠物行业的O2O与新零售领跑者。
“我毕业于上海交大,初创核心团队都曾在张江工作,园区给予我们各种税收优惠、福利租房等政策支持,吸引科技人才也很方便”,在被问及为何选择在张江创业时,小佩宠物COO郭维科告诉中新网记者,“创业需要氛围,我们国外的客户到张江来,第一感觉就是张江有着硅谷的氛围。”
据悉,在张江未来的规划中,将打造以一岛(人工智能岛),两港(浦东国际人才港、张江国际创新港),三区(人工智能实践区、创新创业活力区、国际创新研发区)为蓝本的产业布局,形成国内外企业合作、产学研合作、技术研发与应用场景合作、高新科技与传统企业合作的多层次生态圈层。(完)
中国观察
国际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