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中国 >

【边疆党旗红】昔日贫困村变“网红” 看小南河村的蝶变之路

2019-09-02 22:55 来源:互联网 编辑:运营003
摘要: 
(张楷欣)黑龙江省双鸭山市饶河县西林子乡小南河村,坐落在祖国最东边的乌苏里江畔,背靠着大顶子山。

  中新网饶河9月2日电 (张楷欣)黑龙江省双鸭山市饶河县西林子乡小南河村,坐落在祖国最东边的乌苏里江畔,背靠着大顶子山。

  4年前,小南河村还是建档立卡贫困村,村里一片凋敝,垃圾遍地,不少村民住着土坯房。村里的泥土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脚泥。如今,村里不仅实现了摘帽脱贫,同时盖起了新房,硬化了道路,建起了蔬菜大棚、村民活动中心,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这一切的改变,都要从村里迎来驻村第一书记冷菊贞那天开始说起。

  

黑龙江省饶河县小南河村驻村第一书记冷菊贞接受采访。张楷欣 摄

黑龙江省饶河县小南河村驻村第一书记冷菊贞接受采访。张楷欣 摄

  曾经是建档立卡贫困村

  “乌苏里江水长又长……白云飘过大顶子山……”耳熟能详的《乌苏里船歌》中,唱到的大顶子山就在小南河村边上。

  小南河村祖祖辈辈靠种植玉米为生,村里土地不少,但多数都是“薄啦地”,还有山地“小气候”,收成不高,却是农民仅有的收入来源。村里流传这这样一句顺口溜,“一年种地俩礼拜,春种秋收各一周,一年到头没事干,喝酒打牌闲转悠。”对于村民来说,农闲时间长,没事干,除了喝酒、打麻将,也不知道能干点什么。村子成了远近有名的“大酒缸子”村,村里上了年纪的人家,几乎家家都有两口大缸,一口装水,另一口装酒。

  村民住的多是土坯房,村里垃圾遍地。连接村外的是一条泥土路,冬天大雪封山,整个小南河村几乎与外界隔绝;夏天一下雨,泥土路就成了烂泥坑。“根本走不动道,开着四轮子(拖拉机)也得陷进去。”村民李忠海说。

  

资料图:小南河村曾经的土坯房。受访者供图

资料图:小南河村曾经的土坯房。受访者供图

  交通不便、村容不整、酒赌成风,昔日的小南河村是一个建档立卡贫困村。

  冷菊贞眼中的“宝藏村”

  2015年12月6日,小南河村迎来了驻村第一书记——冷菊贞。

  出生于1973年的冷菊贞是土生土长的饶河人,工作以外最大的爱好是摄影,还加入了饶河摄影家协会。提到家乡的美景,冷菊贞很骄傲,“大顶子山上最美的照片都是我拍的。”

  

冷菊贞的摄影器材。张楷欣 摄

冷菊贞的摄影器材。张楷欣 摄

  “刚来小南河村的第一天,刚下完雪,天特别蓝,白雪被太阳晒得闪闪发亮。”但美景之外,冷菊贞却发现,村里好像缺点“人气儿”:“来村里第一天,我从村头走到村尾,几乎没有看到人。”她挨家挨户走访了一遍,从村民的口中了解到,实际上大家也不想整天无所事事得泡在“大酒缸子”里,也想“整点事业”出来,但苦于没有路子。

  从村民家出来,冷菊贞回头看了看这挨家挨户的土坯房,看着房檐下挂着的一排排玉米挂、红灯笼,想到村民家中大土炕、大花被褥、大锅灶台……她突然意识到,这浓浓的乡村气息正是小南河的优势。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这样原生态的东北农村已经越来越少了,小南河却原汁原味地保留了下来。

  冷菊贞用摄影师的视角观察着小南河村,她认为“这里是我心目中东北老农村真正的样子。”

  

资料图:小南河村雪景。受访者供图

资料图:小南河村雪景。受访者供图

  冷菊贞找到了方向,她决定在小南河村办农家乐,搞乡村民俗旅游,先从自己熟悉的摄影圈中打开路子。

  有人质疑冷菊贞只是“来镀金”

  大方向定下了,冷菊贞当时把大伙儿都召集起来,提出了搞乡村旅游的构想。没想到,不仅村民们不支持,连村干部们都觉得行不通,认为不切实际、难以实现,有些性子急的村民当场“呛”了冷菊贞,表示村子太破败了,没有城里人愿意来。

  “村民都挺怀疑的。”村民周延亮回忆起当时场景。冷菊贞面临到了一个难题:如何让村民相信她,怎样让村干部配合她?

[ 编辑: 运营BX01 ]

中国金融领域第一媒体

更多服务
友情链接

京ICP备11011451号-1

举报热线:(010)12377

举报邮箱:xinhua_ljzjr#ljzjr.cn(#替换@)

合作QQ:1447260813

中国金融时报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0 - 2018 ljzjr.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