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中国 >

关于平凡,他有一个不平凡的回答

2019-09-02 21:41 来源:互联网 编辑:运营003
摘要: 
图为李庆军在西南政法大学读书期间的旧照 我要帮助家乡父老懂法守法用法,更好地回报社会。

  文|人民法院报 姜佩杉

  平凡的人生应该怎样度过?

  在许多人眼里,全国模范法官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立案庭原副庭长李庆军是有资格回答这个问题的人。竭力走出贫困,是为了回报父老和社会;用无私守护正义,一坚持就是一辈子;鞠躬尽瘁,把成为一名好法官当成毕生的追求,直到尿毒症夺去他的生命……他用一生凝成了一个答案。

关于平凡,他有一个不平凡的回答

2018年9月28日

  宜:悼念,追思,缅怀,学习

  忌:安于现状,停滞不前

  荣誉来自身后。没有过力挽狂澜,习以为常的繁忙工作日复一日,庭审之外他只是一个安静内敛的倾听者,但从他那里得到过公平正义的老百姓,感受过他的温暖与赤诚的人们,都把他看作顶天立地的人。

  在李庆军追悼会当天,一群群吊唁者从四面八方赶来,老家100多名村民自发聚集,面向省城方向深深地鞠躬,认识他的人、只有一面之缘的人、听说过他的人纷纷以各种形式表达怀念之情。

  逝者无言,精神永恒。如今,李庆军的法徽仍然在家中客厅最显眼的地方端端正正地摆着,光洁而鲜艳,红得耀眼,与他的19本工作日记一起,默默诉说着一个平凡法官的不平凡故事。

  1自强不息,他是大山里走出的“愚公”

  30多年前,一位年轻人踏上了前往河南大学求学的路途。由于连日降雨,邵原镇通往济源市的客车无法通行,年轻人和为他送行的叔叔沿着绵延崎岖的山路,冒着野狼出没的危险,徒步了整整一天一夜才走到城里。

  那个年轻人就是邵原镇第一个本科生李庆军。十年寒窗,终露曙光。

  李庆军出生于大山深处的贫苦农家,是兄妹四人中的老大,父亲早年因车祸落下残疾,几乎是母亲一个人扛起了生活的重担。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为了赚学费,李庆军一放假就整日上山砍柴、采药以换取微薄收入,但口袋里从不忘带着书。

  由于家里人多地方小,李庆军只能住在院子外的牛棚里。临时搭建的狭窄的简易床上,铺着一条烂毯,放着一床薄被,其他的地方则摆满了书本。环境简陋,精神却富足,“身铺烂毯暂住牛棚,心系远方志在高山”,这副贴在牛棚里、由李庆军亲手写的对联是他少年时期的内心写照。

  “改变贫穷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别无出路,只有埋头读书,以此来改变自己的命运,改变家乡的贫穷。”时隔几十年,高中同学侯怀乐依然记得李庆军作为学习委员时在班会上的发言,这位起早贪黑、勤奋好学的班干部的身影仿佛仍在眼前。

  从河南大学毕业后,李庆军被分配到郑州牧专教书,但他没有止步于此。

关于平凡,他有一个不平凡的回答

图为李庆军在西南政法大学读书期间的旧照

  我要帮助家乡父老懂法守法用法,更好地回报社会。

  ——李庆军,于西南政法大学

  山里人法律知识贫乏,不会用法律维权。“我要帮助家乡父老懂法守法用法,更好地回报社会。”李庆军这么想着,决定继续深造法律专业。西南政法大学硕士毕业后,他成功考入河南高院,成为了一名人民法官。

  77岁的退休法官鲁福章一直记得李庆军的入党时间,那是1997年的3月。向组织汇报思想的时候,李庆军说:“我要求入党不是为了名声,而是想在党的关怀关心培养下,更好地用自己所学的法律知识为民服务,做一个思想上真正入党勇于担当的共产党员。”

  他是山里飞出的“金凤凰”,乡亲们心中的骄傲。如果需要帮忙,只要不涉及原则,李庆军几乎有求必应。因为经常有乡亲来家里咨询和借宿,李庆军执意放弃时髦的木地板装修,选择结实耐用、方便打理的瓷砖地,只为让鞋底沾泥的老乡们心里自在。

  每当李庆军回老家的时候,咨询法律问题的乡亲就挤满了屋子,甚至追到田间地头。为了回答他们的问题,李庆军往往来不及吃顿热乎饭。“在法律知识方面,他对大家帮助真是不少,我们的法律意识比以前强了很多。”乡亲们都这么说。

  李庆军的老家北里洼村在王屋山和太行山之间,“愚公移山”的故事便脱胎于此。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无比坚忍、不屈不挠、高度自律、敦厚实在,这个大山里走出的“愚公”有着山一般的品质。

  2守正无私,他的“公平秤”一尘不染

  提到李庆军,周光华老人再次失声痛哭:“真是个好法官,这些年我心里忘不掉啊!”

[ 编辑: 运营BX01 ]

中国金融领域第一媒体

更多服务
友情链接

京ICP备11011451号-1

举报热线:(010)12377

举报邮箱:xinhua_ljzjr#ljzjr.cn(#替换@)

合作QQ:1447260813

中国金融时报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0 - 2018 ljzjr.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