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中国 >

深圳凭什么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新引擎

2019-08-27 08:45 来源:互联网 编辑:运营003
摘要: 
”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全国港澳研究会副会长郭万达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不仅是先行

  8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下文简称《深圳意见》)发布。文件明确了“高质量发展高地、法治城市示范、城市文明典范、民生幸福标杆、可持续发展先锋”五个方向的战略定位并展开布局。正如相关评论指出,此番是“全身的先行”,且有广度、深度、高度、温度、锐度。

 

  “高评价、高定位、高要求、高含金量。”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陈宪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用这四个“高”来形容《深圳意见》。《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指出了方向,这次《深圳意见》进一步明确细化、具体详实,落实到经济、法治、社会、文化、生态等各个方面,具有很高的含金量。

  《深圳意见》规划三个阶段,近期2025年,远期展望至20世纪中叶,深圳被委以更高的重任。

  到2025年,深圳经济实力、发展质量跻身全球城市前列,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

  到2035年,深圳高质量发展成为全国典范,成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

  到本世纪中叶,深圳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先进城市之林,成为竞争力、创新力、影响力卓著的全球标杆城市。

  “这三个阶段的目标给了深圳比较高的定位。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全球标杆城市,深圳承载了很高的使命。”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全国港澳研究会副会长郭万达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不仅是先行先试,还要先行示范。两字之差,意义大不一样。”

  补短板

  深圳有哪些优点?提到优点,深圳人赞不绝口,年轻、活力、创新、务实、机会多……这座年轻城市的种种品格吸引大量的年轻人前往奋斗,奉献汗水。

  深圳又有哪些短板?回答这个问题,深圳人也毫不留情面:深圳的公共资源太贫乏了,孩子教育、医疗资源紧缺、公共文化资源欠缺等问题都是短板。

  2018年1月,深圳市长陈如桂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一口气列出深圳存在的9个短板,并指出每个短板都是制约深圳能否往更高处发展的关键。其中包括实体经济发展压力还很大。基本公共服务无论是质还是量都有很多短板。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还不够完善。城市管理还比较粗放。公共交通服务品质仍需提升。

  正视缺点和短板才会取得进步,对症下药才能更有疗效。细观这份《深圳意见》,详实、具体、全面,可操作性、落地性强。意见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为深圳发展带来展望。

  明举措

  《规划纲要》明确粤港澳五个战略定位中有一个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而在《深圳意见》中明确提出了“以深圳为主阵地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在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中发挥关键作用。”陈宪表示,“与《规划纲要》相比,《深圳意见》进一步明确了许多内容。”

  《规划纲要》指出,推进“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科技创新走廊建设,共建粤港澳大湾区大数据中心和国际化创新平台。《深圳意见》明确要加快建设智慧城市,支持深圳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大数据中心。“把深圳建成粤港澳大数据中心体现了深圳的重要性,未来谁掌握了大数据谁就掌握了主动权。一个是技术方面一个是发展层面。”陈宪说。“为什么选择深圳?深圳有产业基础,未来能够实现这一目标。”

  做细事

  这份文件亮点在细节,具体且全面,郭万达认为,“《深圳意见》对深圳发展是一个较为全面的破局。意见内容给出了多项切实的举措,而且举措接轨国际。例如,教育方面提出“双元职业教育”;医疗方面构建国际一流的整合型优质医疗服务体系,构建高水平养老和家政服务体系等,不是简单地从规模上供给,而是对标国际,建设高水平、全方位的体系,最终实现本世纪中叶成为全球标杆城市的目标。”

  建设综合性科创中心。支持深圳强化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优势,以深圳为主阵地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在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中发挥关键作用,在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中发挥关键作用。

  鼓励国家级博物馆在深圳设立分馆,推进深圳年文化发展、组建海洋大学。支持深圳加快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按程序组建海洋大学和国家深海科考中心,探索设立国际海洋开发银行。“这些举措恰恰补充深圳的文化、科研、高等教育方面的短板。”陈宪表示。

  深圳四十年主要靠什么?

  为什么选择深圳而不是别的经济特区?

  陈宪表示,这是市场经济的选择,要把先行示范区建设和市场经济联系起来的。

[ 编辑: 运营BX01 ]

中国金融领域第一媒体

更多服务
友情链接

京ICP备11011451号-1

举报热线:(010)12377

举报邮箱:xinhua_ljzjr#ljzjr.cn(#替换@)

合作QQ:1447260813

中国金融时报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0 - 2018 ljzjr.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