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中国 >

中科院院士:年轻一代被手机“绑架”,吃饭走路不离手

2019-08-12 08:05 来源:互联网 编辑:运营003
摘要: 
中科院院士赵政国有个习惯——上课前把手机放办公室,走路时把手机放包里,“免得一天到晚看手机”。” 在赵政

  院士的中学时代
  赵政国院士:好习惯比好成绩更重要

中科院院士:年轻一代被手机“绑架”,吃饭走路不离手

  中科院院士赵政国。

  中科院院士赵政国有个习惯——上课前把手机放办公室,走路时把手机放包里,“免得一天到晚看手机”。

  然而令他费解的是,年轻一代似乎时刻被手机“绑架”着,就连吃饭、走路都不离手,他甚至听人调侃:“现在的中学生没时间面对面谈恋爱,因为他们都在上网。”

  在赵政国看来,这个普遍的社会性问题背后,暴露的是基础教育的不足——中学是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中学生需要学会自律。

  回首当年,中学时的赵政国就比同龄人更懂得自律。在“文革”时期,课堂可自由进出,他却坚持每次坐最前排听讲;周末同学们都上街玩耍,他却捧着书本躲在家中学习;即便下乡期间辛苦劳作,他晚上仍借着豆大的柴油灯埋首夜读。

  正是凭着这种品质,让他成为中学老师和工友眼中“未来的大学生”,也让他之后在科研路上走得更远、走得更稳。

  不得不违背老师意愿弃文学理

  1956年,赵政国出生于湖南靖县。这个夏商时期即是西南要地的历史名城,一度成为湘、黔、桂三省边界的商业重镇。

  小时候,父亲在离家90华里、很偏远的水产公司工作。爸爸偶尔回家,他会要爸爸教他在木地板上写字、算数。

  赵政国的中学时代在当时县城里的靖县二中度过。

  初中“学得很浅”,赵政国一度把数、理、化课本的知识“都背下来了”。多年后,他还记得化学课上老师传授肥皂制造全过程的化学分子式。

  印象最深的还是高中阶段。恰逢邓小平复出,各地尊师重教,一些下放农场的大学生得以登上讲台。

  语文老师段志强生在地主家庭,经历特殊年代的坎坷之后,将希望寄托在学生身上。

  原本赵政国不在这个班上。高一入学第一节课,老师满怀激情地鼓励学生要有志向,赵政国正好在窗前经过,一下子被深深吸引住了。小小年纪的他鼓起勇气表达心声,“我想到这个班上来”。

  语文老师专门给同学们布置作文《一张白纸》,鼓励大家驰骋文思。

  开学几周后,赵政国便做完了数学课本上的所有题目。得知此事,数学老师胡启文给他开起小灶。胡启文找来“文革”前的教材,常常下课后把“排列组合”等当时课本上没有的知识教给赵政国。老师们希望培养他上北大清华。

  学习之余,赵政国与乒乓球结下了不解之缘。

  30来岁的体育教师尹华章可谓“体艺双馨”——在湖南省体操比赛上拿过奖牌。他通过看怎样打乒乓球的书,自己练习后就教了一帮学生。他的油画也画得很好,靖州大桥10来米高的毛主席像出自他手。

  这位常常踮起脚尖小跑着走路的老师成为学生追慕的偶像。赵政国是校乒乓球队、田径队和体操队队员,相对来说,乒乓球是赵政国的强项。赵政国等3个十几岁的同学竟打败了到北京集训了一年的二炮乒乓球队,一度声名远扬。

  其时,课外读物匮乏。因为有位同学的爸爸在县文化馆工作,赵政国总能借书来读。

  他能流利背诵《毛泽东诗集》和《毛主席语录》,还读完了《林海雪原》《铁道游击队》《湘西剿匪记》《平原枪声》等红色经典,《林海雪原》里杨子荣等正义形象让他记忆深刻,“每个人都身怀绝技,都有同一个目标”。

  原本,语文老师想让赵政国学文科,在课堂上常把他的作文当范文来展示。然而,个人命运因一张突如其来的大字报而改变,“海外家属刘如英(赵政国母亲)”,赵政国这才知道原来自己还有个早年被国民党抓壮丁的舅舅——他不可能学文从政了。

  赵政国决心学理科将来做科学家或工程师。

  后来,语文老师还是理解和支持了这个寄托了自己希望的学生。到赵政国高中毕业下乡期间,他还专门托人给赵政国带去一套数、理、化学习用书,让赵政国感念颇深。

  “没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再多智慧也无济于事”

  中学时的赵政国已经显露出极强的自律性了。

  在“文革”时期,学生们可以自由进出课堂,很多人都跑出去玩了,但赵政国从不逃课,当时个头矮矮的他每次都坐第一排。

  他在家里的墙壁上贴了课程表,然后根据课程表安排自己的课程预习、复习时间。其精细的计划安排,甚至连家访的老师看到以后都很惊讶。

  到了周末,青春期的男生们穿着刷洗得白白的回力鞋上街玩耍,赵政国从不参与。

  让少年赵政国内心窃喜的是,他在体育运动中结交了一帮男孩子,“学习时从不被打扰,在外面也不被欺负”。

  自律之外,“父母的言传身教很重要”。

[ 编辑: 运营BX01 ]

中国金融领域第一媒体

更多服务
友情链接

京ICP备11011451号-1

举报热线:(010)12377

举报邮箱:xinhua_ljzjr#ljzjr.cn(#替换@)

合作QQ:1447260813

中国金融时报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0 - 2018 ljzjr.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