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中国 >

聚焦政法领域全面深化改革:破难题 解新题 谱新篇

2019-07-28 06:28 来源:互联网 编辑:运营003
摘要: 
7月19日召开的政法领域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会提出,加快推动政法公共服务从有到优、从优到精,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李万祥

  今明两年,政法领域全面深化改革如何破难题、解新题、开新局?近日,政法领域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会在四川成都召开,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相继召开会议,对今后一个时期政法领域改革作出全面部署,推动政法领域工作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随着改革由点向面拓展、由易向难挺进、由分向合转变,政法领域改革力度将进一步加大,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司法需求,提高公平正义获得感。

  加快优化政法公共服务

  据统计,2018年以来,政法机构改革、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和政法各单位改革统筹推进,重点改革任务中8项已经完成,28项正在推进,2项正在深入研究。政法领域改革进入到系统性、整体性变革的新阶段。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环境更加复杂,不确定性更加凸显,政法机关防风险、保稳定、促发展任务更加艰巨,迫切要求通过改革解决突出矛盾问题、防范化解风险挑战、激发创新创造活力,不断提高服务和保障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能力水平。

  政法公共服务与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获得感直接相关。2019年1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政法领域全面深化改革的实施意见》,并要求构建普惠均等、便民利民的政法公共服务体系。

  7月19日召开的政法领域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会提出,加快推动政法公共服务从有到优、从优到精,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优质的政法公共产品。具体包括:着力推动法院诉讼服务中心转型升级;加快推进跨域立案改革,全面推行网上立案,推动诉讼事项跨区域远程办理、跨层级联动办理;整合检察互联网平台,构建融检察服务、检察宣传、监督评议于一体的检察服务公共平台;深化公安“放管服”改革,建立健全签证管理协调机制,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深化“互联网+公安行政管理服务”,加快建成统一的公安政务服务平台。

  同时,会议要求尽快实现公共法律服务平台一体化,推动公共法律服务向移动服务、随身服务、个性服务方向发展;创新公共法律服务供给体制机制,加快整合律师、公证、司法鉴定、仲裁、人民调解等资源;完善法律援助制度,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保障特殊群体的基本公共法律服务权益。

  据了解,司法部将全面加强司法所建设,着力打造服务基层群众法治窗口。目前全国共有司法所40513个,基本实现了乡镇街道全覆盖,在基层法治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全程提速防止司法腐败

  司法腐败问题,引人关注。司法责任制改革后,司法权运行方式发生重大变化,法官检察官办案自主权增大,建立权责一致的司法权运行新机制成为改革落地见效的关键。

  政法领域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会提出,着力破解权责平衡难题,全面强化执法司法责任;规范起诉裁量权、量刑建议权,提高建议的精准性和裁判的科学性,在全程提速的同时,防止“幕后交易”等司法腐败问题。

  在完善权力清单制度方面,会议明确研究制定法官检察官权力清单和履职指引,加强新型办案团队建设,细化法官检察官、助理、书记员职责清单。同时,严格落实独任法官、合议庭办案责任制,坚持突出检察官办案主体地位与检察长领导检察工作相统一,真正做到“谁办案、谁负责”。

  为确保司法标准统一、法律适用统一,会议提出完善统一法律适用机制,健全类案和关联案强制检索制度,完善专业法官会议和检察官联席会议制度,健全审委会、检委会讨论决定重大、疑难、复杂案件的工作机制,规范和创新案例指导制度。同时,完善检察机关退回补充侦查工作机制,给公安机关开列补充侦查提纲,必须明确案件的侦查方向、证据要求、取证意图,避免出现不必要的退回补充侦查。同时,建立公安机关办理重大、疑难案件听取检察机关意见建议制度,全面推行刑事案件法制部门统一审核、统一出口工作机制。

  会议还提出,尽快修订《人民检察院民事诉讼监督规则》,改变“重刑轻民”的法律监督格局。推动加强对民事案件审判的检察监督制度机制建设,对重大案件发挥检察一体化优势,拓宽监督的广度和深度;构建开放动态透明的阳光执法司法机制。法院检察院系统内部对律师代理情况进行公开,对司法人员办理案件长期由同一名律师或者同一个律师事务所代理的建立动态监测分析机制,对涉嫌利益输送等问题的依法严肃查处,严防司法人员与律师互相“勾兑”,让暗箱操作没有空间、司法腐败无处藏身。

[ 编辑: 运营BX01 ]

中国金融领域第一媒体

更多服务
友情链接

京ICP备11011451号-1

举报热线:(010)12377

举报邮箱:xinhua_ljzjr#ljzjr.cn(#替换@)

合作QQ:1447260813

中国金融时报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0 - 2018 ljzjr.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