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者的告慰 后继者的拼搏
新华社北京7月7日电 题:奋斗者的告慰 后继者的拼搏——来自抗战纪念地的致敬
新华社记者
7月7日,“七七事变”发生地——北京西南的宛平城在初夏时节显得十分静谧。82年前,卢沟桥畔的枪炮声拉开了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序幕。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82年来,历史从未被忘记。
今天,当纪念钟声再次响起,先烈们又一次受到接班人的致敬。在抗日精神激励下,来自北京、南京、沈阳等抗战纪念地的后继者们正用拼搏的新成果告慰英灵。
展览出新 英烈得以崇尚
抗战英烈的事迹和精神,值得国人世世代代铭记。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不断出新的展览推动抗战精神得以传扬,鼓舞着民族奋进的士气。
利用先进科技镜像手段呈现的《新民主主义论》,场景复原可触摸的延安文艺座谈会情景……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7日开展的《为抗战吹响号角——中国共产党与抗战文化》展览中,210余幅照片、240余件(套)文物集中展示了中国共产党推动抗日文化统一战线建立的伟大历程。
“崇尚抗战英烈,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就是在履行和强化纪念馆的育人使命。”抗战馆副馆长董立新说,举办这些展览,就是要加强对抗战英烈事迹和精神的宣传。
弘扬抗战精神,为在新时代的奋斗者提供精神动力,日益成为各地抗战纪念馆的责任担当,也促使他们不断在创新中完成使命。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馆长范丽红说,抗战主题博物馆应该责无旁贷地成为中国梦的见证者和参与者。
随着文物不断征集、展览不断出新,走进纪念馆接受抗战精神洗礼的人数不断增加。抗战馆今年上半年日常接待参观者超过60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加约20万人次;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今年上半年接待观众就达90万人次,接近开馆以来全年接待观众的平均人次;2019年上半年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参观者达404万人次,超过2018年同期348万的参观人次。
形式丰富 红色文化流入青少年心田
纪念馆里丰富的抗战纪念教育资源,让参观者接受了一堂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形式丰富的体验活动让历史教育更鲜活、更深刻。
如何让更多的孩子走进博物馆,是范丽红近年来一直在思考的问题。2016年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建成开放了以抗战历史为主题的儿童体验馆。
在纪念活动上朗读先烈家书、参观后给英烈写一封信,书信正成为抗战馆开展各类活动的重要载体。董立新说,近年来抗战馆重视家书的育人功能。书信、家书能将家风教育与抗战情怀结合,将红色基因的传承蕴藏其中。抗战馆还注重馆校合作,通过建立抗战精神志愿服务团、抗战宣教小分队、抗战诗书诵读基地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以英雄为榜样。
2016年初,即将从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任上退休的朱成山,带领一支包含“90”后大学生志愿者的研究团队,详细了解受害家庭在受害前后的生活情况等,最终调查内容集结成《历史与记忆——117户南京大屠杀受害家庭(族)微观史调查与研究》出版。
“他们经历了比我痛苦万倍的人生,却比我万倍热爱这个世界。”参与项目的大学生耿嫣然感慨道,“我很庆幸采访了他们,他们改变了我的许多看法,我变得更加喜欢这个世界了。”
坚持拼搏 新时代的新一辈以骄人成绩告慰先烈
“不忘昨天的苦难辉煌、不负今天的使命担当、不愧明天的伟大梦想。”董立新说,“先烈之所以奋不顾身是为了国家更富强,对英烈最好的告慰是给英烈一个最好的国家。”这道出了众多抗战馆工作者的感悟。
抗战馆讲解员杨艳喆每天都要为络绎不绝的参观者讲解,广播电视艺术学研究生毕业的她目前已经成长为全国金牌讲解员。她说:“在这里工作让自己的民族自豪感、使命感很强烈,希望通过我的工作让更多人了解英烈、尊崇英烈。”
在距卢沟桥数十公里的北京大兴,被称为“金凤凰”的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将于今年9月底正式通航。
“我从先烈的身上感受到信仰的力量,工作中自己也用这么一股劲,来做好每件事情。”参与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建设的中建二局员工张敬宜说。张敬宜的爷爷张廷铨在新中国成立前曾经是一名战士,后来转业成为新中国第一代建设者。
中国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