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铺就武隆脱贫致富之路
中新网北京6月26日电 (张文绞)6月的武隆,树木葱茏。从市区出发,在盘山公路上行驶40分钟,就到了仙女山镇明星村。甫一进入村庄,道路两旁尽是两三层高的楼房,白墙灰瓦,整洁有序,门牌上张贴着各式各样农家乐的字样。
上午9时,家家户户已开门营业,等待着前来旅游观光、休闲避暑的人们。
“村子里路通了,水通了,游客也来了,每年靠旅游就能收入七八万,这在以前是想也不敢想的。”今年46岁的明星村村民吕生伦回忆以前的日子,穷山恶水,有把子力气的都去外头打工,待在村子里的男人找媳妇都困难。
昔日的贫困村,真正变成了明星村。
村里一半人开起了农家乐
贫困的明星村受制于水,发展的明星村获益于水。
“武隆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蓄水保水比较困难,工程性缺水十分严重,水利是制约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武隆区水利局水利水保科科长肖何说。
没有水,村民饮水只能靠“天落水”,耕地灌溉更是无法满足。吕生伦记得,原来吃水都要去山里找水,走路40多分钟用扁担挑回来。天降水了,就存在房顶,以备旱时之需。至于耕地灌溉,就只能眼巴巴“看天”,收多收少全在当年的雨水。
饮水没保障,种田不稳定,村子里年轻一点的都去外头打工。在外头有出息的,就把家里人接到城里生活;条件差一点的,就回到老家延续上一辈人的生活。
2014年,明星村来了一个工程队,开始在这里建设一座水厂。
明星村的转变开始。
吕生伦清晰记得,2015年夏天,他第一次用上水厂的自来水。“白花花的水流出来,当时特别高兴。”也是在这一年,吕伦生意识到了机遇的到来。第二年,他就在自家开起了农家乐。
明星村隶属于重庆市武隆区仙女山镇,位于长江上游地区、乌江北岸,海拔在1200米左右,四季分明,植被覆盖率在60%以上,夏天平均温度也只有20多度。每到夏天,就有不少人来这里避暑纳凉。
原来水没保障,外地人来了洗澡、冲厕所都不方便。如今,游客来到明星村,住进农家乐,每个房间都有干净的热水。洗菜、洗澡、饮水,都有了保障。“水带动了旅游,现在村子里一共有130户人家,其中七八十户都开上了农家乐。”明星村村民七嘴八舌聊了起来。
吕生伦的农家乐有21间客房,他不再去外面打工,一家五口人每年靠农家乐就能收入七八万块钱。他觉得,生活很幸福。
水到之处,旅游业加速发展起来。
目前,武隆区核桃水厂解决了仙女山镇印象武隆景区、明星村、桃园村、白果村以及芙蓉街道三坪、青吉、柏杨等共计两个镇(街道)六个村1.3万人、1.8万头牲畜以及日均0.7万旅游人口的供水需求。
绿色农业开启后备箱经济
沿着仙女山镇明星村向西,再折北行驶20公里,就来到了双河镇木根村。这里正因水而拔掉穷根。
王合兴11年前来到木根村时,这里还没什么产业,身处大山,种田基本靠天收成。王合兴的老家在湖北宜昌,是全国有名的高山蔬菜基地。“武隆这里气候条件好,有上万亩的高山土地,距离重庆主城区只有200多公里,非常适合种植高山蔬菜。”
王合兴在木根村附近承包了4800多亩土地种植蔬菜,最开始困扰他的就是水。“做设施农业,没水根本不行。2012年,在地方政府的帮助下,当地建了2个水池,容量将近8000万立方,供水管网通了以后,农业季节性灌溉问题基本解决。”
目前,王合兴成立了渝蔬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靠承包来的土地种植现代农业,年营收达到三四千万元,雇佣高峰期在公司打工的人数将近400人。李远文是渝蔬农业公司的一名员工,靠流转土地一年收入大概3300元,再加上在基地务工,一年收入已经超过3万元。
除了将蔬菜销往重庆主城区和全国各地,王合兴的农业产品还备受“后备箱”欢迎。
“现在,绿色农业+旅游兴起的‘后备箱’市场很大,旺季时,周末每天游客从基地采摘,直接放后备箱拉走的蔬菜就价值6000多元。”王合兴现在开辟了几个自由采摘区,供来这里的游客购买。
尝到绿色农业甜头的王合兴,还联合当地政府建立了一个蔬菜科研所,可以将研究成果直接应用在实践中。
如今,掌管着4800亩蔬菜的王合兴逢人介绍自己就说:“我是一个农民,我最大的强项就是跟中国农民打交道。”
受益于蔬菜产业和旅游产业发展,双河镇建档立卡贫困户从2014年的250户714人减少至18户47人,贫困发生率降低至0.45%。
水利设施的建设,正改变着武隆区每个山村的面貌。
中国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