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中国 >

剧情折射当前毒情及禁毒工作亮点

2019-06-25 05:58 来源:互联网 编辑:运营003
摘要: 
报告显示,2018年,中国禁毒执法部门在打击网络涉毒百日行动中,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2062名,缴获毒品247公斤。据了解,

  剧情折射当前毒情及禁毒工作亮点
   电视剧《破冰行动》热播

  □ 本报记者     蔡长春

  □ 本报见习记者 赵  婕

  近日,一部以真实案例为创作素材、以当代缉毒警察为创作原型的电视剧《破冰行动》火爆走红,受到广大群众广泛好评,公安部部长赵克志日前还曾与电视剧主创人员开展座谈。

 

  据了解,《破冰行动》以李飞父子的缉毒行动为线索,讲述了两代缉毒警察不畏牺牲,拼死撕开当地毒贩织起的错综复杂的地下毒网,冲破重重迷局,为“雷霆扫毒”专项行动奉献热血与生命的故事,让广大群众隔着屏幕深切感受到了当代禁毒工作的可贵与艰辛。

  《法制日报》记者近日梳理剧情发现,《破冰行动》中的一些情节与我国当前毒情与禁毒工作取得的成就密切相关,折射出禁毒工作的部分情况与工作亮点。

  冰毒成为滥用“头号毒品”

  《破冰行动》电视剧中,香港毒枭刘浩宇勾结广东东山市塔寨村村委会主任林耀东,并将东山市市长和市公安局副局长拉下水充当他们的“保护伞”,在塔寨村建立冰毒地下生产基地,利用刘浩宇在香港的浩宇集团秘密将冰毒跨境运输至境外牟取暴利。

  仅这一个情节,就反映出当前我国毒情的一大特点——冰毒的滥用。

  日前,国家禁毒委员会办公室召开发布会,发布《2018年中国毒品形势报告》。报告指出,冰毒成为滥用“头号毒品”,大麻滥用人数增多。

  据介绍,在240.4万名现有吸毒人员中,滥用冰毒人员135万名,占56.1%,冰毒已取代海洛因成为我国滥用人数最多的毒品;滥用海洛因88.9万名,占37%;滥用氯胺酮6.3万名,占2.6%。大麻滥用继续呈现上升趋势,截至2018年底,全国滥用大麻人员2.4万名,同比上升25.1%,在华外籍人员、有境外学习或工作经历人员及娱乐圈演艺工作者滥用出现增多的趋势。

  “互联网+物流”是贩毒主要方式

  《破冰行动》中,林耀东听儿子林景文言之凿凿地说,现在都通过“暗网”进行交易,买卖双方都不知晓彼此的真实身份。

  东山市公安局副局长马云波还对“暗网”进行了一番详细解释,所谓“暗网”就是国际黑市的交易平台,买家和卖家都是匿名的,无论是军火交易还是买凶杀人,都可以在这上面进行交易。

  正如剧中情节一样,报告指出,如今走私贩运毒品,渠道立体化、手段智能化突出,“互联网+物流”已成为贩毒活动主要方式。一些不法分子甚至通过登录“暗网”进行贩毒,发现和打击难度大。

  报告指出,2018年,中国共破获走私、贩卖、运输毒品案件7万起,抓获犯罪嫌疑人9.8万名,缴获各类毒品41.8吨,同比分别下降31%、14.8%、36.6%。随着互联网、物流寄递等新业态迅猛发展,不法分子越来越多地应用现代技术手段,全方位利用陆海空邮渠道走私贩运毒品,渠道立体化、手段智能化突出。

  据介绍,不法分子通过互联网发布、订购、销售毒品和制毒物品,网上物色运毒“马仔”,或通过物流寄递等渠道运毒,收寄不用真名,联络使用隐语、暗语,采用微信、支付宝、Q币等在线支付方式,交易活动“两头不见人”。

  报告显示,2018年,中国禁毒执法部门在打击网络涉毒百日行动中,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2062名,缴获毒品247公斤。

  现实办案中,上海、江苏等地就侦破了多起利用智能快递柜系列贩毒案,贩毒分子收取毒资后将存有毒品的快递柜位置和取件密码通过手机发送给吸毒人员“取货”。

  国内制毒能力大幅削弱

  电视剧大结局中,破冰行动胜利完成,贩毒分子全部落网,得到应有惩罚,一场声势浩大的缉毒行动大获全胜,告别黑暗,迎来光明。

  剧情中的成果也是现实的一个缩影。报告指出,国内制毒能力大幅削弱,在持续打压下制毒活动出现萎缩。

  据了解,2018年,中国共破获国内制毒案件412起,捣毁制毒窝点268个,缴获毒品14.7吨,同比分别下降30.8%、15.5%和37%。

  报告显示,经过持续严打整治,国内制毒犯罪活动受到重创,传统制毒重点省份广东出现源头性收缩,全年共破获制毒案件42起,打掉制毒窝点28个,缴获毒品1.65吨,同比分别下降70%、56%和71%,制毒活动不断向其他管控薄弱地区转移,以往较少发现制毒活动的西北、东北地区制毒活动上升明显。

  报告还显示,制毒物品流入制毒渠道问题也受到遏制。

  据悉,2018年,中国各级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对制毒物品流失问题加大严格监管、严密追查、严厉打击的力度,全年共破获制毒物品案件1157起,缴获各类制毒物品1.1万吨,同比分别上升1.6倍和3.5倍。

  向缉毒警察致敬

[ 编辑: 运营BX01 ]

中国金融领域第一媒体

更多服务
友情链接

京ICP备11011451号-1

举报热线:(010)12377

举报邮箱:xinhua_ljzjr#ljzjr.cn(#替换@)

合作QQ:1447260813

中国金融时报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0 - 2018 ljzjr.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