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中国 >

张海迪:必须高度重视心理障碍问题

2019-06-24 17:01 来源:互联网 编辑:运营003
摘要: 
张海迪认为,目前中国精神障碍防治与康复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一是精神障碍和心理行为问题日益凸显,但精神心理

  张海迪:必须高度重视心理障碍问题 杜绝媒体炒作跳楼等自杀现场

  中新网北京6月24日电(记者 王祖敏)记者24日获悉,中国残联主席张海迪日前表示,中国精神障碍和心理行为问题日益凸显,需尽快完善精神心理卫生服务与康复服务体系。坚决杜绝媒体炒作跳楼等自杀现场,要维护人的尊严,关怀人的处境,珍视生命的宝贵。

张海迪资料图。/p中新社发 杜洋 摄

张海迪资料图。中新社发 杜洋 摄

  张海迪称,精神心理问题是全球性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和突出的社会问题。随着中国社会转型进程加速,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社会竞争压力越来越大,精神障碍患者人数不断增加,个人极端情绪引发的恶性案件时有发生,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2014年开展的中国精神障碍疾病负担及卫生服务利用研究结果显示,中国约有16.57%的人群受到精神障碍的困扰。张海迪指出,绝大多数严重精神障碍患者需要长期服药治疗和监护照料。精神障碍不仅对患者和家庭成员的身心健康及“健康中国”建设构成巨大的挑战,也是造成贫困和妨碍脱贫的重要因素。

  张海迪认为,目前中国精神障碍防治与康复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一是精神障碍和心理行为问题日益凸显,但精神心理疾病患者的就诊率和治疗率较低,延迟就诊率较高。如不从源头加以防控,未来精神障碍者和残疾人数量将会进一步增加。

  二是精神心理卫生服务及康复服务体系亟待健全。目前中国精神卫生服务资源总量不足且分布不均衡,县级专业机构发展严重滞后,乡镇医院、社区卫生中心精防力量严重匮乏。

  三是目前全国范围内康复机构少,社区康复设施不足,覆盖人群比例低,康复人才严重缺乏,整体服务质量不高,恢复期精神障碍者的“出口”问题难以解决。

  四是精神障碍者的医疗保障问题依然十分严峻。由于受医保起付线高、门诊报销比例低、报销药品少等影响,部分患者得不到有效治疗,全国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规律服药率仅为58.55%。

  五是精神障碍患者融入社会难度大。外界对精神障碍者的歧视和偏见依然比较严重,社会歧视及病耻感导致精神障碍者隐匿症状,影响及时治疗和康复。

  针对上述问题,张海迪提出五点建议:

  一是加大精神心理卫生知识宣传力度,强化精神障碍预防,加强多部门联动,落实疾病三级预防策略,进一步完善精神心理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引导公众正确认识精神障碍和心理行为问题,提高自我心理调适能力和主动就医意识。

  二是高度重视媒体信息对社会精神心理健康的影响,防止一些极端社会事件的传播引发不良心理反应。要在精神心理疾病高危人群中开展早期筛查,实现精神障碍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三是尽快完善精神心理卫生服务与康复服务体系。建议在县级行政区普遍建立一所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在街道社区普遍建立精神障碍者日间照料和康复的机构。加强精神卫生专业机构对社区康复机构的技术指导,将精神残疾社区康复服务纳入政府购买服务范围,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服务,加快社区康复机构建设。

  四是进一步完善精神障碍医疗保障政策。建议医保局切实落实医疗保障相关政策,推动降低或取消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门诊和住院起付线、提高报销比例;将更多的新型抗精神病药物纳入基本药物报销目录。要加大对贫困精神障碍患者医疗救助的力度,保障贫困精神障碍患者的基本医疗和生活。

  五是加强正面宣传教育,珍视尊重生命,锻造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意志品格,提倡互助友爱、无私奉献的好风尚,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要坚决杜绝媒体炒作跳楼等自杀现场,禁止对跳楼跳桥者围观起哄、对生命的冷酷和漠视。要维护人的尊严,关怀人的处境,珍视生命的宝贵。

  张海迪称,现代医学实践证明,精神疾病是可以防治的,通过系统的治疗康复,大部分病人完全能够回归社会。建议各有关部门利用“精神卫生日”“全国助残日”“残疾预防日”“国际残疾人日”等开展群众性宣传教育活动,促进全社会对精神障碍患者的正确认识,消除偏见和歧视,营造包容和谐的环境,让人们的生活更加健康美好。(完)

[ 编辑: 运营BX01 ]

中国金融领域第一媒体

更多服务
友情链接

京ICP备11011451号-1

举报热线:(010)12377

举报邮箱:xinhua_ljzjr#ljzjr.cn(#替换@)

合作QQ:1447260813

中国金融时报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0 - 2018 ljzjr.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