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中国 >

山西蒲县建“道德银行”:探索量化道德的乡村振兴路

2019-06-23 15:43 来源:互联网 编辑:运营003
摘要: 
中新网临汾6月23日电题:山西蒲县建“道德银行”:探索量化道德的乡村振兴路 作者 任丽娜 钱存银行,可生息;道

  钱存银行,可生息;道德“存银行”,可繁荣文明。山西省临汾市蒲县开展了一场量化道德的乡村试验,在全县建设“道德银行”,这一激发民众向上向善的创新实践,让该县探索出了一条精准脱贫,助力乡村振兴的新路径。

蒲县“道德银行”只存道德不存钱,“积分超市”只换积分不卖货。

蒲县“道德银行”只存道德不存钱,“积分超市”只换积分不卖货。任丽娜

  2019年5月,经山西省政府研究同意,蒲县摘掉了省定贫困县的“帽子”。在这场打赢的脱贫攻坚战役中,“道德银行”可谓功不可没,成为了成功的“试验田”,为该县打造“厚德蒲县”打下坚实之基。

  6月中旬,中新网记者走访蒲县多个“道德银行”,实地感受“道德银行”如何培育优良乡风,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脱贫致富,进而助推乡村振兴。

蒲县“道德银行”,激发民众向上向好向善。任丽娜 摄

蒲县“道德银行”,激发民众向上向好向善。任丽娜

  破解村民“等靠要”的懒惰思想

  “你给,我要,你不给,我不理你,甚至把扶贫手册从屋里扔到屋外。”这曾是蒲县扶贫工作中,帮扶干部走访贫困户时出现的场景。

  随着中国脱贫攻坚战的打响,各种政策红利持续向贫困户倾斜,蒲县一些贫困户滋生了“等靠要”的懒惰思想——“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另一方面,对贫困户的政策倾斜,也使得一些非贫困户多有怨言。

  “可以说一开始的情况是贫困户不满意,非贫困户也不满意。”帮扶干部进村入户走访村民经常遇到“要么不让进门,要么前脚刚走,后脚就传出谩骂声。”

  此外,蒲县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张宁红在扶贫工作中还发现,不仅村民的家门难进,而且一些村民不扫“自家门前雪”,甚至个人家庭卫生都懒得搞,对村里公益事业也是袖手旁观。

公开评定当月的“孝老爱亲之星、勤劳创业之星”等十个“星级农户”,对其奖励积分,并公开予以表彰。

公开评定当月的“孝老爱亲之星、勤劳创业之星”等十个“星级农户”,对其奖励积分,并公开予以表彰。任丽娜 摄

  张宁红认为,这种精神上的“软贫困”,比物质上的“硬贫困”更加顽固和复杂,不仅影响脱贫攻坚目标如期实现,而且抱着“等靠要”思想的人即便一时脱贫,也很有可能再度返贫。

  扶贫要扶智扶志,更要扶德。2018年6月,蒲县决定在山中乡设立以村为单位的“道德银行”进行先行试点,作为脱贫攻坚工作的突破口,将道德量化成积分,村民通过“存孝、存善、存信、存勤、存俭、存美”兑换积分,存入自己的“道德银行”账户,1积分等价于1元人民币,村民可到“积分超市”换取等价物品。

  同时,每个月包村干部、驻村工作队员、“第一书记”、帮扶责任人、村“两委”班子成员等还要公开评定当月的“孝老爱亲之星、勤劳创业之星、政策明白之星”等十个“星级农户”,对其奖励积分,并公开予以表彰。评上乡级县级“星级”的农户,县里还专门出台了配套的优惠扶持政策。

“道德银行”激发贫困户刘元平脱贫摘帽,现养鸡种树争当“勤劳创业之星”。

“道德银行”激发贫困户刘元平脱贫摘帽,现养鸡种树争当“勤劳创业之星”。任丽娜 摄

  “道德银行”让村民不蒸馒头争口气

  蒲县山中乡山中村村民霍喜昌曾因“院子杂草丛生,屋子无从下脚”而没有得到积分,几天后却主动邀请驻村工作队前往他家检查卫生,当场得到5个积分的霍喜昌说,“不蒸馒头争口气,要的不仅仅是积分,还有脸面。”

[ 编辑: 运营BX01 ]

中国金融领域第一媒体

更多服务
友情链接

京ICP备11011451号-1

举报热线:(010)12377

举报邮箱:xinhua_ljzjr#ljzjr.cn(#替换@)

合作QQ:1447260813

中国金融时报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0 - 2018 ljzjr.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