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阵痛”中探寻转型之路
在“阵痛”中探寻转型之路
光明日报记者 张士英
鸡西、鹤岗、双鸭山、七台河是黑龙江省四大煤城,是典型的煤炭资源型城市,因煤而立,因煤而兴。近些年来,随着煤炭资源逐渐枯竭,煤炭产业由盛转衰,以煤炭资源为经济支柱的传统煤城陷入发展困境,如何摆脱“一煤独大”的产业发展模式,实现新旧动能转换?四大煤城在“阵痛”中依托各自优势,探寻转型之路。
转型升级 产业发展多点开花
在双鸭山宝清县的神华国能宝清煤电化有限公司发电厂内,工人们正紧张有序地忙碌着。
“项目将大力推进煤电化清洁高效转化和资源综合利用,延伸煤炭产业链,实现煤电产业清洁化、清洁产业规模化。”神华国能党委书记、董事长黄广聚介绍,神华国能宝清煤电化项目规划总投资180亿元,是黑龙江省中东部煤电化基地和煤城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项目。
双鸭山作为黑龙江省东部煤电化基地核心区,近年来以“煤头电尾”“煤头化尾”为抓手,强力推动煤炭精深加工,吸引了神华国能煤电化项目在此落地生根,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在煤城,不仅传统煤炭产业延长产业链实现转型升级,探索新兴产业的步伐也在加速。
走进鹤岗华升石墨股份有限公司,厂区内原本生产煤矿井下救生舱的厂房,现已改建成石墨烯、石墨烯润滑油等产品的生产车间、研发实验室、分析检测中心等。“公司前身是以煤炭销售和生产煤矿井下救生舱为主的企业,在企业面临绝境的时候,我们把目光转向了石墨烯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并引进了世界各地的科技团队,很多顶尖专家为项目服务。”公司副总经理邸盛永说。
近几年,鹤岗市陆续关闭当地的小煤矿,整合煤炭资源,规划布局发展新能源、石墨烯、密封散热、超硬和冶金耐火材料五大产业链,推动石墨粉体向电池负极材料等新兴应用领域拓展,加快培育接续替代产业。
摆脱煤炭依赖,鸡西市依靠多点开花、多业并举。虎林市推动绿色食品加工和生物制药全产业链集聚发展,吸引中粮米业、上海光明、北京汇源等十多家国内500强和行业领军企业汇聚于此,珍宝岛药业、润丰源米业已成功上市。目前,鸡西市以石墨、煤炭、绿色食品和生物医药为代表的“四大主导产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比重达到75%以上。
在七台河龙谷农业科技园中,草莓、樱桃、西红柿等这些看似平常的果蔬,通过科技种植,其市场价值翻了十几倍。龙谷科技园由七台河一家煤企转型而来,“在城市转型发展的大背景下,传统煤企必须转型。”科技园负责人陈建军表示。
七台河市宝泰隆新材料有限公司工作人员介绍公司研发的石墨烯卷轴画。张心觉摄/光明图片
如今在七台河,转型的民营煤企越来越多。2017年至今,七台河市50个重点转型项目中涉煤项目仅有7个,占比仅为14%;涉煤项目总投资78.06亿元,占比为29.4%,“一煤独大”的产业结构正在逐步优化,对煤炭资源的依赖度明显降低。
“早转型早主动,晚转型就被动,不转型就付出代价。”采访中,四大煤城的主政者有一致共识。
人才引进 为城市可持续发展蓄力
产业发展,城市转型,吸引人才成为煤城的当务之急。
鹤岗市实施“人才兴市”战略,不断加大引才引智力度,2017年以来大力开展“金鹤回岗”百千计划,将引才重点定位在鹤岗籍、与鹤岗有紧密联系的人才上,不断吸引在外人才回归,进而带动更多人才为鹤岗可持续发展蓄力。目前,已成功引回了115名鹤岗籍全日制硕士研究生。
今年31岁的孙强研究生毕业后在上海从事集成电路的制造工作,虽然月薪过万元,但作为独生子的他放心不下老家的父母,听说家乡有系列人才引进政策,就立刻报了名,成为回岗的“金鹤”之一。“回来两年,结了婚生了娃,还考了电梯和起重机两个检验资格证,事业有了很大起色。”孙强对现在的生活非常满足。
据了解,为让人才引得进、留得下,鹤岗投资3000多万元建成了学者公寓,引进人才可免费入住;在市级三甲医院开设“绿色通道”,建立电子健康档案,组织定期体检,提供优先预约就诊、重大疾病及时会诊等医疗服务;建立领导干部联系服务人才制度,解决人才工作、学习、生活中的各种困难。
中国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