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届海峡论坛回眸:亲情大合唱 绘就同心圆
亲情大合唱 绘就同心圆
历届海峡论坛回眸
本报记者 刘深魁
作为海峡两岸规模最大、范围最广、影响最深的民间交流盛会,海峡论坛将于明日在我省再度登场。这次,海峡论坛已是第十一届。
十一年来,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台湾同胞跨海而来,在凤凰花开的六月,新朋老友聚八闽,畅叙乡情、切磋技艺、洽谈合作、欢度嘉年华,结下了两岸民间交流合作的累累硕果,也留下了一个个动人的故事……
第一届海峡论坛期间,来自两岸的1000余名姐妹参加气排球、太极拳、健身秧歌等友谊赛。 本报记者 关建东 张永定 摄
十一年来,借助这个定位于“民间性、草根性、广泛性”的平台,两岸民众不断深入了解彼此、共同弘扬中华文化、持续推进融合发展,绘就两岸同胞最大的同心圆,“两岸一家亲”的理念愈加深入人心……
2009年,首届海峡论坛在厦门、福州、泉州、莆田四地举办,8000多名台湾乡亲齐聚福建,共叙乡情,奏响了两岸交流的华彩乐章。从信俗交流、进香朝拜,到族谱对接、寻根谒祖;从经贸合作、大学校长学术研讨会,到放眼未来的青少年社团负责人圆桌会议……18场主打活动精彩纷呈,开启了两岸关系新格局。
第三届海峡论坛期间,百家妈祖宫庙的信众奉请分灵妈祖像回湄洲妈祖祖庙安坐。 本报记者 林熙 摄
第二届海峡论坛搭起了更大的舞台。海峡两岸62家单位、民间团体共襄盛举,25场主题和系列活动吸引逾万名台胞参与,其中约有八成来自基层;涉及界别30个,比首届增加10个。台湾快乐联播网负责人廖凤彬惊喜地发现,在第二届论坛上,光参会的台湾媒体就达50多家。“从心存顾虑到主动约邀,以往那种观望、怀疑都不见了。”廖凤彬在论坛各场活动里切身体会了同行的态度变化。
第四届海峡论坛期间,参加职工论坛的嘉宾们在仔细观看职工比赛的施工工艺。本报记者 林熙 摄
第三届海峡论坛充满了乡土味和人情味。从妈祖文化交流到两岸姓氏源流探讨,从相约台湾特色夜市尝美食到两岸特色乡镇结对子……这一年,大陆居民赴台个人游正式开放;台湾22个县(市)、上万乡亲参与各项活动,不少县市长联合推介起台湾旅游……
第七届海峡论坛期间,来自海峡两岸的近700名村里长齐聚平潭,围着圆桌交流经验。 林映树 王凤山 摄
在第四届海峡论坛上,两岸百家不同民间信俗宫庙的代表第一次汇聚在一起,创下两岸民间文化交流参与宫庙最多的纪录;第一次推出海峡影视季;第一次展开两岸婚姻家庭话题的讨论;第一次召开台湾农民创业发展研讨会……大到家园,小到家庭,这是心的交融。
两岸婚姻被称为“三通”之外的“第四通”。这一年,两岸婚姻家庭论坛首次举办,吸引210对来自海峡两岸的夫妻参加,分享跨海峡婚姻的幸福与体会。同期,首届共同家园论坛在平潭举办,围绕如何构建共同家园建言献策。
第九届海峡论坛期间,两岸青年在趣味竞赛上齐心协作,奋力拼搏。本报记者 林辉 摄
第五届海峡论坛以“聚焦亲情 共圆梦想”为主题,近万名台湾同胞与大陆同胞一起叙乡情、祭先祖,议民生、谋发展。
这一年,两岸公益论坛、闽台同名村镇续缘之旅、世界闽南文化节等8项活动,成为乡情延续、祖地文化重温的新动力。这一年发布的31项惠民政策,给台湾同胞带去更多实实在在的福祉。在闽台同名村镇续缘之旅活动现场,来自新北市的许建强表示,当初先民将自己家乡的名称带到台湾,虽数百年饱经风雨,但村子至今依然坚持沿用故乡的地名,在历史的长河里依然坚持着爱祖、爱乡、爱家的真诚。
第六届海峡论坛,成为两岸青年面对面交流的重要平台,新增活动之一是首届海峡两岸青少年新媒体文创论坛。这一年,海峡论坛创新形式,广邀两岸青年参与,无论是海峡青年论坛,还是两岸青少年新媒体文创论坛,抑或是两岸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处处洋溢着青春的气息。在这里,两岸青年增进了解,相互切磋,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下共话美好未来;在这里,台湾青年追寻梦想,收获满满。
中国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