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江门新会区:一所乡镇党校的六十年坚守
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双水镇党校60年来坚持教育培训党员不间断
一所乡镇党校的六十年坚守(深度关注)
图为双水公社管委会党校旧址。资料照片
图为双水镇党校现址。资料照片
在广东省新会区,一所乡镇党校60年六易校址却办学不间断,坚持做好基层党员教育培训。近日,记者走进这所党校,感受其60年不忘初心、不懈奋斗的历程。
六十年一甲子,双水镇党员群众齐心协力,做到了一件不简单的事——连续不间断办好一所镇级党校。
双水镇隶属广东江门新会区。在江门人的母亲河潭江和主干道双水大道交界处,坐落着一栋小巧精致的四层小楼,这是双水镇委党校最新的样子。从1959年双水公社管理委员会党校成立,它六易其址,却始终未中断办学。
5月13日,又一堂“领头雁”专项培训班在双水镇委党校开班。“乡村振兴、农村产业集约式发展怎么搞,过去一知半解,现在有数了。”听完课走出教室,田心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林源杰心里踏实了许多,“把党校办到基层党员的家门口,结合基层实际,用大家喜闻乐见的形式来宣传党的方针政策非常必要,也非常有意义。”
“党教育我们不忘初心,老一辈党员干部坚持60年办好镇级党校,不就是身边不忘初心的生动典型吗?”江门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市委党校校长张元醒告诉记者,2018年,全市所有73个镇街党校全部开班运作,双水镇委党校还被定为“江门市农村党员教育培训基地”。
六易校址,办学不断
今年3月,新会区一位曾在双水镇党校接受轮训的干部重返故地。在刚刚完成升级改造的小楼里,他从挂在墙上的历届学员合影中,一眼就找到了自己的父亲和爷爷。像他一样祖孙三代党员先后在同一所镇级党校学习的佳话,在双水并不鲜见。
1959年,双水镇委党校的前身——双水公社管理委员会党校正式挂牌成立,选址于双水圩第一街的旧公社社址内。当时的主要任务是配合上级的中心工作,对全镇各级党组织的党员、干部进行培训。
党校成立后,成为双水镇培养农村党员和基层干部的重要阵地。“那时候去党校上课,对党员来说是莫大的荣誉,无论谁去参加培训,都会感觉非常自豪。” 曾任第七任镇党校校长的谭群可今年已经70多岁了,对这所党校的过去岁月记忆犹新:在党校培训时,学员多是步行来、步行走,学习期间还需要交伙食费,这非但没有减少他们学习的热情,来参加培训的人反而越来越多,以至于一年后,公社场地不足,党校不得不开始了第一次搬迁,来到了距离镇中心10多公里的将军山大圣庙旁。“当时连路都没有,学员们硬是在杂草丛生的林地里,踏出了一条通往党校的路。”谭群可说。
在双水镇委党校三楼的陈列区,记者见到一辆锈迹斑斑的永久牌自行车。双水镇党委副书记、党校常务副校长梁志成告诉记者,1966年,时年23岁的张桂兰作为入党积极分子,被安排到党校学习。由于党校离她家有10多公里,步行需要两个多小时,加上还要照顾两岁的儿子,张桂兰索性把家里的牛犊卖了,买了这辆自行车。2016年,张桂兰去世后,她的儿子把这辆有着特殊意义的自行车捐给了双水镇委党校。
像张桂兰一样,当年一代一代的农村党员对学习的渴望,勾勒出双水镇党校茁壮成长的脉络。党校直到2004年迁到现校址,其间经历了6次搬迁。
上午学习,下午劳动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全国很多党校已无法正常上课甚至中断办学,双水镇党校先后搬到双水会堂、龙母庙。
搬迁再苦,咬咬牙也就挺过去了,可上级党校办学也断断续续,接收方针政策的信息渠道不畅,如何授课成了难题。有好几年,时任校长陈兆明与教员们一起,收集双水镇党员的先进事迹、干部的廉政故事等,结合能接收到的党的方针政策,与宣传队合编双水民谣,用和楼歌、东风调、曾坑山歌、卖鸡调和竹板小调等本地曲调,广泛宣传党的政策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当地一些老党员回忆,挺过那些年的难关,离不开党校为大家撑起的精神支柱。
“这种教学方式受到了学员们的热烈欢迎,在课间、晚上休息时,党校里处处是歌声。那时候,我们教员课间休息就和学员们一起唱歌,没几首拿手的双水民谣可不行。”谭群可说。
下一篇:美国是最大的网络窃密者
中国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