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态负担”到“生态红利” 浙江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新华社杭州6月4日电 题:从“生态负担”到“生态红利”——浙江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新华社记者方问禹、魏一骏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在唐代诗人白居易笔下,一句“江南好”,道出了人们对于江南风光的神往。
浙江省近年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对不少浙江企业而言,生态曾经是负担、是成本,如今则是红利、是新增长点。
地处浙西南山区的庆元县,连绵群山的最高峰被称作“百山祖”。这几年,素有“植物活化石”之称的稀有珍贵树种——百山祖冷杉,自然萌发了430多株幼苗,这让研究植物区系和气候变迁的专家兴奋不已。
全省森林覆盖率61.17%,创建“国家森林城市”16个……放大电子版中国地图,在东海之滨,一片绿色映入眼帘,构成浙江省域国土的鲜明底色。
这背后,是久久为功的生态建设行动。作为沿海发达省份的浙江,提前遭遇生态瓶颈,而当地生态建设行动2005年即已启动。
治水、治土、治气、治废,浙江多管齐下,系统推进生态环境的修复与提升,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深化扩围。
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2013年底,浙江省委、省政府作出决策部署:宁可每年以牺牲1个百分点的经济增速为代价,也要以治水为突破口,倒逼产业转型升级,决不把污泥浊水带入全面小康。
如今,走进浙江省级特色小镇——绍兴市柯桥区“蓝印时尚小镇”,看不到滚滚浓烟、汩汩污水,这颠覆了人们对传统纺织印染行业的认知。在环境建设行动中,当地痛下决心,关停数以千计的传统印染企业,重组最优秀的印染企业到“蓝印时尚小镇”集中集聚发展。
“阵痛期过后,摆脱环保压力的印染企业发展后劲更足、空间更大。” 浙江省印染行业协会会长、绍兴海通印染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传海说。
改革带动绍兴纺织行业重焕新生。记者了解到,柯桥区纺织产业的比重从过去的65%变成目前的57%,但是总量和利润继续实现增长。
以消灭“黑臭河”“劣V类水”为攻坚战,浙江省全面推进“五水共治”,带来水环境质的提升。2018年,浙江全省地表水省控断面Ⅰ-Ⅲ类水质比例达到84.6%,比2017年上升1.8个百分点,全省无劣V类水质断面。
美丽生态变身“经济要素”,改革驱动激发资源价值……在浙江,良好的生态环境带来的经济效益正在显现。
“美丽生态的价值,看得见、算得清。”浙江百山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星丽列举了直观的例子:因为空气和水质量好,企业洁净车间过滤粉尘、漂浮物、微生物等成本明显降低,水处理环节耗材的使用寿命则延长一倍,每年能节省超过10万元。
走进遂昌县西畈乡举淤口村,村容村貌整洁有序。村民们感慨,原来门前屋后垃圾成堆,村里蚊子、苍蝇多得不得了,随着“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村里变化“翻天覆地”。
“你随时到我们村里来看,地上干净得连一颗烟蒂也难找到。”举淤口村党支部书记杨昌兴说,保护环境如今已是村民们的自觉行动。
在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中,浙江着力制度创新,探索可持续发展道路。
丽水市正在展开“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开创性探索。2013年,浙江省取消对丽水的GDP和工业总产值考核,丽水就此专注探索绿色发展路径。目前,丽水与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协作构建的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体系,成为地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衡量指标。
上一篇:台商热切期盼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下一篇:“今日之中国”系列述评之十
中国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