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时代》周报前发行人:中国实现了史无前例的经济奇迹
(新中国70年)德国《时代》周报前发行人:中国实现了史无前例的经济奇迹
中新社柏林6月3日电 (记者 彭大伟)“中国过去数十年间实现了史无前例的经济奇迹。”德国主流媒体《时代》周报前发行人兼总编辑特奥·索默(Dr. Theo Sommer)博士近日在汉堡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如是说。
特奥·索默被视作当今德国最资深且对国际问题最有洞见的媒体人之一。生于1930年的他,不仅是已故德国前总理赫尔穆特·施密特的挚友和长年合作伙伴,还是采访过邓小平的德国记者中唯一在世者。
1975年,特奥·索默第一次造访中国是随施密特访华,当时到访了北京、南京和乌鲁木齐。谈及对邓小平和当时中国的印象,特奥·索默回忆道,据自己当时观察所见,邓小平具有很强的领导力,“他非常渴望通过改革,帮助中国人民改善生活”。
接下来四年里,特奥·索默多次赴华采访。1979年,他出版了德语世界首部关于中国改革开放的书《中国牌》。他认为,当时的中国尽管还处在非常落后的状态,但已表现出“将要全力向现代化冲刺”的决心。
特奥·索默为中国公众所熟知的“高光时刻”,是在2012年11月举行的第五届中欧论坛汉堡峰会上主持的一场高端对谈。特奥·索默居中主持,左右两位参与者分别是施密特和特奥·索默上世纪60年代在哈佛大学时的老师、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
在那场对谈中,基辛格和施密特都坚信,今后一个国家在全球体系中的地位将不再单凭其军事力量来决定,而是更多地取决于本国人民的幸福程度和经济行为;由于欧洲和中国都面临着许多共同的问题,因此唯一的途径是建立合作。施密特更强调:“对于中国,全世界应当学会两个关键词:尊重与合作。”
2016年,特奥·索默参加了汉堡中国之旅与《时代》旅行社合办的丝路大巴行活动。从上海到西安,一路目睹的中国巨变令特奥·索默深受震撼。回到德国后,他出版了一本新书,名为《中国争先》。
“和今天相比,1975年的中国可以说还是‘石器时代’,但仅仅40年后,中国已成为现代化程度非常之高的国家。”特奥·索默表示,西方用了三百年时间才完成工业革命,来到今天的数字化革命,“中国人只用了30年左右就实现了这一进程”。
“站在一个历史学家的角度,我要说,这样一种发展在整个人类历史上是没有过的。”特奥·索默表示,短短几十年里,中国不仅帮助八亿人摆脱贫困,更有四亿人步入中等收入群体,“这一数字还在逐年增长”。他举例指出,1980年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GDP)仅为1910亿美元,2018年中国的GDP已达到约13万亿美元。同时,中国经历了高速的城镇化,在1975年,只有约18%的中国人生活在城市,如今中国的城镇化率已超过50%。
“中国人感谢中国共产党,因为他们的生活条件得到了改善。”特奥·索默说,中国如今有着一流的高速公路,高速铁路更是令德国铁路相形见绌。给特奥·索默留下深刻印象的不止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数字化在中国的飞速应用更令他称道:智能手机保有量超过12亿、网民数逾8亿。
当被问到中国取得如此之大的发展成绩背后的原因,特奥·索默认为,这要归功于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勤劳,“只要创造适合的条件,发挥他们的企业家精神,一切皆有可能”。
“中国人总是明白如何解决问题、纠正发展路径中的错误。”特奥·索默强调,中国过去在与西方打交道时曾经受百年屈辱,如今这个国家已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位置,并正在为全球化贡献中国元素。
1971年,时任联邦德国国防部长的施密特曾力促总理勃兰特与中国建交。次年,两国正式建交。1975年,施密特成为中德建交后首位访华的联邦德国总理。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2014年访问德国时,曾称赞施密特长期关注和支持中国发展,是中德关系开拓者和推动者,是中国人民尊重的老朋友。
德国预计将在2021年选举产生新一届政府。在采访的最后,记者问特奥·索默,如何看待挚友施密特所开创的中德友好关系未来前景。
“德国的政治和政策具有很强的连续性,因此我对两国关系的未来感到乐观。”特奥·索默说。(完)
中国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