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文明百花园群芳竞艳
草木生长,万物并秀。5月15日,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在北京开幕。习近平主席在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把握大势、顺应潮流,明确提出了加强交流互鉴的4点主张,为夯实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基础,提供了远见卓识。
坚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
文明有没有孰优孰劣之分?习近平主席在这里用振聋发聩的话语告诉我们:“认为自己的人种和文明高人一等,执意改造甚至取代其他文明,在认识上是愚蠢的,在做法上是灾难性的!”世界上不存在十全十美的文明,也不存在一无是处的文明,文明没有高低、优劣之分。中亚的古城撒马尔罕、埃及的卢克索神庙、新加坡的圣淘沙、泰国的曼谷玉佛寺、希腊的雅典卫城……习近平总书记用自己的所见所历阐明,每一种文明都凝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非凡智慧和精神追求,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和羹之美,在于合异。”人类文明因平等才有交流互鉴的前提,我们应该秉持平等和尊重,摒弃傲慢和偏见,加深对自身文明和其他文明差异性的认知,推动不同文明交流对话、和谐共生。
坚持美人之美、美美与共
文明冲突是否可以避免?习近平主席在此明确回答:“各种文明本没有冲突,只是要有欣赏所有文明之美的眼睛。”每一种文明都是美的结晶,都彰显着创造之美。世间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是相通的,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是任何力量都无法阻挡的。“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世界因为多彩而美丽,不同文明只有交流互鉴、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才能为人类文明进步、世界和平发展提供强大动力。不论是中华文明,还是世界上存在的其他文明,都是人类文明创造的成果,我们既要让本国文明充满勃勃生机,又要为他国文明发展创造条件,让世界文明百花园群芳竞艳。
坚持开放包容、互学互鉴
文明如何才不会走向衰落?习近平主席强调:“交流互鉴是文明发展的本质要求。只有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取长补短,才能保持旺盛生命活力。”透过历史的长镜头端详中华文明,我们可以看到一幅文明交流互鉴、繁荣多彩的美丽画卷:汉代,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驼铃声声;客商往来印度、斯里兰卡,海上丝绸之路帆影幢幢;明代,郑和扬帆远航、七下西洋,和平交流的文明佳话至今传续……中华文明生动地阐释了“只有交流互鉴,一种文明才能充满生命力”的逻辑。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我们应以宽广的胸怀打破文化交往的壁垒,以兼收并蓄的态度汲取其他文明的养分,促进亚洲文明在交流互鉴中共同前进。
坚持与时俱进、创新发展
怎样才能创造出跨越时空、富有永恒魅力的文明成果?世界文明历史揭示了一个规律:任何一种文明都要与时偕行,不断吸纳时代精华。我们应该用创新增添文明发展动力、激活文明进步的源头活水,不断创造出跨越时空、富有永恒魅力的文明成果。对于每一种文明而言,都延续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激发人们创新创造活力,最直接的方法莫过于走入不同文明,发现别人的优长,启发自己的思维。在日益开放的当今世界,我们应撷百家之精华,融各方之优长,把握时代大势,着眼民族梦想,放眼世界未来。
文明如水,润物无声。我们应该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为人们提供精神支撑和心灵慰藉,携手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各种挑战,共同创造亚洲文明和世界文明的美好未来!
中国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