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这篇重磅文章,看懂中国经济未来
一篇重磅文章今天披露。
5月16日出版的第10期《求是》杂志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深入理解新发展理念》。
《求是》在此文章的末尾注明,这是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1月18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讲话的一部分。
近万字的文章从着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增强发展的整体性协调性、着力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着力形成对外开放新体制、着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五个方面入手,对新发展理念进行论述。
多位专家学者在接受中新社国是直通车记者采访时表示,从此文中也可读懂、看懂关乎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关键问题。
国是直通车 侯雨彤 制图
创新
文章说,抓住了创新,就抓住了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牛鼻子”。为何将创新比作“牛鼻子”?在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副主任牛犁看来,因为创新是影响中国增长动力根本性转变的因素,是增强经济后劲的引擎,是中国中长期发展战略。
文章指出,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
为何将创新与未来挂钩?商务部研究院区域经济合作研究中心主任张建平指出,当前很多传统产业盈利难度越来越大,市场竞争加剧,而另一方面,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供不应求,盈利能力越来越强。而要在赢得未来的发展,就要通过改善营商环境、扩大对外开放、强化市场竞争,让企业更多地加大研发投入,提高创新能力,加速推进产业提质升级。
“创新推进的速度越快,中国经济转型就越成功,经济发展质量就越更高,就越能在未来实现持续平稳的发展。”
整体协调发展
文章中提到,我们要学会运用辩证法,善于“弹钢琴”,处理好局部和全局、当前和长远、重点和非重点的关系,在权衡利弊中趋利避害、作出最为有利的战略抉择。
弹钢琴与协调发展思路相通。文章说,弹钢琴要十个指头都动作,不能有的动,有的不动。但是,十个指头同时都按下去,那也不成调子。要产生好的音乐,十个指头的动作要有节奏,要互相配合。
在张建平看来,“十个指头”就好比不同的区域、不同的部门、不同的资源,而中国目前已进入到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必然要求不同区域、不同部门之间能够统筹协调工作,各种资源要素在不同地区能够顺畅流通、优化组合。
在此过程中通过区域协作,共同创造条件,形成统一的大市场,不断提升经济活力和韧性。
“十个指头共同协作,也有注重各自作用不同、角色不同。”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陈耀指出, 要加强关键地区的带动作用,以中心城市引领城市群,以城市群带动区域,要推动城市群协同一体化的进程。
文章中说,绿色发展,就其要义来讲,是要解决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人类发展活动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否则就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这个规律谁也无法抗拒。
在中国,如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如何尊重自然规律?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温宗国指出,一方面要在生态环境保护上要创新机制体制。目前来看,中国有关水、大气、土壤等治理和保护行动部署强度高、措施密集,但多是以行政、管控和命令的手段来执行,可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长期性和艰巨性,应形成长效机制,要将行政命令管控方向转向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环境治理体系。
同时,在生态环境立法体系上发力,构建以法律法规、市场化为核心的现代化环境治理手段。
另一方面,要在生态环境科技上着重发力。中国面临的生态环境挑战和形势很复杂,且时间紧、任务重,但中国环境技术储备还不是特别够,根据国家环境技术预测小组研究,中国环境技术整体上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国际领先的只有15%,落后的占55%,需要切实加大生态环境科技创新的资金投入及资源配置,把科技创新放在突出位置,壮大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产业。
此外,现阶段大部分治理就是水治水、土治土、气治气,是单介质的单一目标治理模式,并没有系统性的技术解决方案,需要从改变过去单介质和总量控制为主的传统环境管理模式,转向以整体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为主的现代管理模式,同时重视技术、政策和监督执法等相互衔接,全方位系统性地发力,科学治理和保护生态环境,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开放
中国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