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汉兄弟亲如一家”
“回汉兄弟亲如一家”,在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吉县兴隆镇单家集南大寺,珍藏着这样一面锦旗,是1935年8月中国工农红军红二十五军军长程子华赠送给南大寺的一面旗帜。
“当年,毛泽东主席率领中央红军长征经过这里,就住在这间屋子里。”西吉县兴隆镇单南村村支书单云推开一扇布满弹孔的门板,桌子上保留至今的旧物件,见证着这个在当地家喻户晓的历史时刻。
西吉县是宁夏第一人口大县,也是少数民族聚居县,兴隆镇单家集是回族聚居区。在单家集,毛泽东留宿一晚,接触当地群众,流传着著名的“单家集夜话”,也播种下了民族团结的种子。
在距“单家集夜话”几百米的一个小巷内,有一间没有悬挂招牌的简易房子,这是66岁的村医边万忠给人看病的地方。在回族人口比例达95%的单家集,边万忠是为数不多的汉族村民。
“在咱这个村,大家都和他亲得很,谁家老人娃娃生病了,再晚再远,他背上药箱就赶过去。”日前,到边万忠诊所就诊的回族村民何秀萍说。在何秀萍的记忆中,边万忠就是铁打的村医,是大伙儿关键时候靠得住的守护者。
群众的这份评价,是边万忠用心换来的。1974年,兴隆镇中心医院培养赤脚医生,22岁的边万忠积极报名参加,一边学习一边实践,进步很快,基本掌握了普通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后又经过几次培训,边万忠便成了村里的一名赤脚医生,从此一干就是40多年。
“谁家有人生病了,只要叫一声,就背上药箱出发了。”在边万忠老伴儿的记忆中,从开始行医起,边万忠就没闲着,不是在病人家中,就在去病人家的路上。
“大事小事叫一声就来了。”在单云的记忆中,只要有人请,边万忠再忙也会抽出身来,第一时间赶到病人身边。年轻时,边万忠家里还种地,农忙时回到家中已是傍晚,其他农民都已歇息,边万忠还要背起药箱,去病人家扎针开药,每次回家都已是深夜。
刚开始,边万忠一直背着药箱走家串户,时间长了,回汉群众不忍心看他东奔西跑,凑钱帮他盖起诊所。从此,无论刮风下雨、过年过节,边万忠的诊所都开着,群众看病买药,只要喊上一声,边万忠就会赶来仔细把脉问诊。
已经年过6旬,边万忠也想停下来休息,可他的诊所却关不了张。“你把门关了,我们可怎么办?”听闻边万忠要歇业,附近的群众不约而同前来询问情况,纷纷挽留他继续从业。
这些年来,边万忠的医术仁心赢得了回族群众的心。他家没耕牛,好几家回族兄弟赶着自家牛,帮边万忠犁地;边万忠的两个儿子娶媳妇,也都是回族乡邻忙前忙后帮着张罗;边万忠急用钱时,只要向周边的回族群众张口,大伙儿二话不说,纷纷掏腰包拿钱让他先用。
边万忠的故事,是单家集民族关系的真实写照。民族团结搞得好,单家集干啥事都心齐气顺干劲足。单家集分为南北两个村,村支书单云是回族人,村主任边旭荣是汉族人,两人团结一心,各展所长,村民们的致富路越行越稳、越走越宽。
单家集有辐射周边的重要集市。多年来,在村里的运营下,当地活畜市场交易量不断增加。在单家集,有不少人参与商贸流通及相关服务行业,实现脱贫致富。
长征是宣言书、是播种机,“单家集夜话”流传下来的宝贵遗产已深深熔铸在各族群众心田,化为凝心聚力的磅礴力量,创造着单家集一个又一个新的历史。“没有和睦的民族关系,就没有单家集历史上的辉煌。没有融洽的民族交情,就没有单家集人如今脱贫奔小康的好日子。”单云说。
中国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