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学者:亚洲加强文明合作互鉴将为全球发展提供更多机遇
中新社记者 杨喆
首届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将于5月15日在北京开幕,引发各方关注和期待。香港中文大学香港亚太研究所社会及政治发展研究中心联席主任郑宏泰接受中新社专访时指出,相信大会将更好展示亚洲文化的多元性和包容性,促进亚洲各文明合作互鉴,为全球发展提供更多机遇。
郑宏泰指出,回顾历史,不同文明的交流在较长时间维度上提升了亚洲的整体竞争力。大到哲学思想,小到餐桌上的食物,许多都是文明交流的结果。亚洲地域辽阔,文化差异性大,正是由于相互的交流才使得文明间取长补短,有了更多发展的可能性。
他举例说,不同地区间贸易往来催生丝绸之路,也带动一系列文化上的沟通;佛教从古印度传到中国,又传播到了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地,影响广泛;中国移民下南洋,不仅带去了中国的文化和思想,也实现文化的持续双向流动,促进了民心上相互理解。
随着全球化进程不断推进,各国各地区间的往来日益紧密,但相互之间也会产生分歧。郑宏泰认为,文明之间有冲突,说到底是对其他文化的误解。而亚洲文化中的多元性和包容性正是当今全球共同发展所需要借鉴的。
“在中国历史上,每逢与不同文化互动交汇增加的时期,都产生了更加灿烂的文明。”他说,无论是汉代还是唐代,对其他文化的吸纳都壮大了中华民族和中国文化。这种文化包容性对全球都很有参考价值。
郑宏泰还特别提到,香港长期作为东西方文化交汇之处,是亚洲文化包容性的一个集中展现。香港吸纳很多西方的文化、制度、语言,同时保留中国很多文化传统、民间习俗。在这里,不同人种和平相处,宗教和谐共存,社会稳定,带来更多商业上合作的可能。
“‘一国两制’下的香港兼容并蓄,繁荣稳定,对当今世界的全球化进程有很好的示范作用。”郑宏泰说。
谈及当下人们对“逆全球化”思潮的担忧,郑宏泰认为,该情况是暂时的,可能很快将回到正轨,全球共同发展还是会成为主流。
他表示,过去全球化更多发生在主要发达经济体之间,而在新的全球化格局下,需要所有文明共同参与进来。例如“一带一路”就在持续推动全球合作交流,并以文化上的沟通配合贸易往来。在其中,亚洲扮演的角色日益重要。
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即将在北京举行。郑宏泰认为该会在此时代背景下恰逢其时。长久以来国际会议更多讨论政治、经贸,关于文化交流的软性议题较少。但长期来讲,相关对话将对解决全球化过程中问题大有助益。
他相信,此次大会有助集中展示亚洲文化多样性、包容性,介绍各优秀的文明成果,加强交流互鉴,凝聚各方共识,相互取长补短,减少许多不必要的误解。
对于大会,郑宏泰有着自己的期待,尤其关注学术上的交流。“过去我们的研究以和欧美交流为主,回过头来发现,很多亚洲地区的文化我们都并不熟悉。”他相信,加强亚洲国家间学术交流可为“一带一路”发展打好基础,推动全球化进程。
“多元文化共存的亚洲在全球的影响力与日俱增,目前其发展动力还在持续。”郑宏泰强调,全球化并非谁要取代谁成为主宰,而是继续谋求在相互尊重、相互借鉴中发展。亚洲加强文明合作互鉴将为全球发展提供更多机遇。(完)
中国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