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奋斗在世界屋脊的“90后”
新华社拉萨5月4日电 题:青春在祖国边陲闪耀——记奋斗在世界屋脊的“90后”
新华社记者张宸
在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的雪域高原,有一群“90后”青年,他们继承“老西藏精神”,在艰苦地区砥砺奋斗,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发展紧密结合,以青年人特有的朝气和勇气书写了新时代担当奉献的青春赞歌。
到村里去,在一件件小事中锤炼自己
工作第五年,西藏自治区人社厅科员闫国安,主动申请到海拔4750米的那曲市申扎县融塞多村驻村。
1990年出生的他,入职起就经常听到“老西藏精神”,决定到最艰苦的地方磨炼自己。
驻村期间,饱受酷寒之苦的闫国安,想到村民们日复一日坚守在此,就通过朋友圈募集了羽绒服等爱心物资分给群众。看到群众理发不便,他就网购了一套理发工具,看教学视频自学成为村里的“理发师”。
了解到村里有一部分尚未到学龄的孩子,爸妈忙时无法照顾,闫国安就把他们聚在一起教唱汉语儿歌。
“那种靠自己努力给别人带去温暖的感觉,让我既踏实又充实。”闫国安说,“我一定继续坚持下去。”
到险处去,在一次次生死前坚定信仰
1995年出生的森林消防林芝中队士官洛桑顿珠,已经多次直面生死。
一次,经过昼夜奋战刚刚把火扑灭,精疲力竭的他和战友们正准备下撤时,风向突变,四周枯木突然起火,有些中空的树几秒内火苗蹿起十几米高。“我们当时在山顶,迅速被火围在了中间。”想起当时的场景,洛桑顿珠至今后怕不已。
所幸,他们不远处有一块巨大的岩石。他赶忙用水打湿毛巾捂住口鼻,躲在岩石后面。但几名刚上火场的新兵被突如其来的火势吓住了,呆站着一动不动。洛桑顿珠急忙跳起来,把他们一个个扯到岩石后面。
“当时,亲人的身影在我眼前不断飘过,心里觉得‘完了,完了,这下全完了’。”洛桑顿珠说,“但我是老兵,对兄弟们的安全负有责任。那个时候必须得定住,决不能让兄弟们受伤。”
几个人趴了两三个小时,火势才慢慢变小。来时的路已经被烧毁,他们只能将出水管带连在一起,捆绑在山顶的树上,慢慢地顺着悬崖溜下去。“石头都烧酥了,我们往下滑的时候碎石块不断向下掉,砸在安全帽上啪啪响,想起来都怕。”洛桑顿珠说。
洛桑顿珠坚定地说:“我干这行不是为了钱和名,而是为了一份责任。我会永远干下去!”
到心里去,在一次次感动中牢记初心
1991年出生的李佳一,两年前成为“组团式”教育援藏大军中的一员。
进藏前,李佳一在北大附中香山学校当地理老师。初到拉萨北京实验中学,她一度很担心自己能否跟学生顺利沟通。但孩子们的热情和友好,让她迅速打消了顾虑。
一次,援藏老师要做优质课展示。上课前她突然有些紧张,生怕出现纰漏,有些手足无措。有学生看出她紧张,于是跑过来安慰:“李老师,你不要紧张,我们会好好表现的。”
优质课展示很成功,结束的时候孩子们又跑过来,对她伸出大拇指称赞道:“李老师,你课讲得真棒!”
两年在藏工作,李佳一与学生结下了深厚感情。一次开运动会,她由于身体原因无法到场。后来她强撑着出现时,整个班的孩子都跑过来围着她又跳又闹,争相合影。
在西藏工作让她对教师这个职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来之前,我觉得教师就是一份工作。”李佳一说,“来之后才认识到,老师是孩子们发现世界的一双眼睛。我是教地理的,经常在课堂上讲述世界不同地方的美好,不少孩子因此立志走出大山。那种成就感对我来说胜过一切荣誉。”
中国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