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中国 >

深化战略对接 来自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分论坛

2019-04-26 07:04 来源:互联网 编辑:运营003
摘要: 
俄罗斯经济发展部部长马克西姆·奥列什金说,俄罗斯高度重视以欧亚经济联盟和“一带一路”对接合作的形式来推进

  深化战略对接 实现优势互补

  ——来自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分论坛的报道

深化战略对接 来自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分论坛

  4月25日,来自吉尔吉斯斯坦的媒体记者在志愿者(右一)指导下,体验北京传统手工艺品制作。

  本报记者 贺 勇摄

  数据来源:本报及新华社报道、国家发改委、商务部

  推动政策和规则的“软联通”

  本报记者 贺 勇

  4月25日,来自约50个国家和20多个国际组织的300多位中外嘉宾汇聚北京,参加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政策沟通分论坛,就“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加强政策对接”和“坚持高质量高标准高水平,深化规则对接”两个议题深入交流,并形成60多项高含金量成果。

  “我们不仅积极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硬联通’,同时更加重视以政策和规则标准对接为重要内容的‘软联通’。”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宁吉喆说。

  联合国副秘书长、联合国人类住区规划署执行主任麦慕娜·谢里夫认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社会文化各异,这种多元化是一种优势,政策协调与沟通能够帮助我们架起桥梁,让国家之间贸易往来更加活跃。

  “共建‘一带一路’不是零和游戏”,新加坡贸易与工业部部长陈振声认为,包括数据、金融等方面在内的“软联通”是对“硬联通”的有效补充,他建议加强法制建设,使各方都能够在规则的保护下公平公正地参与合作。

  宁吉喆表示,中方愿以更加灵活的方式加强政策对接。如签署政府间合作谅解备忘录后,既可以从顶层设计着手,采取编制合作规划,建立对接平台,实施项目清单的方式;也可以直接从务实合作切入,率先启动一批双方有共识、条件具备的成熟项目,尽早让各方分享成果。

  俄罗斯经济发展部部长马克西姆·奥列什金说,俄罗斯高度重视以欧亚经济联盟和“一带一路”对接合作的形式来推进欧亚一体化。

  “国际标准构成了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基石”,国际标准化组织主席约翰·沃尔特着重强调了标准联通的重要性。

  借鉴相关国际标准,统一规则体制和技术标准,有助于实现基础设施规划和建设协同效应最大化。“在参与共建‘一带一路’过程中,我们正在实施多个基建项目,比如以标准轨距建立的中部铁路线,它能够让坦桑尼亚更好地与中东非国家联系起来。”坦桑尼亚工程、交通和通讯部部长伊萨克·卡姆韦威说。

  加强横向之间政策、规则、标准和机制的“软联通”,打造畅通无阻的“规则高速公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已经成为各国分享发展机遇和成果的重要载体。

  共同推进国际运输便利化

  本报记者 韩晓明

  “蒙内铁路自开通运行以来,已有超过260万人次的乘客量,运输货物达360万吨。成千上万的年轻人找到了工作,游客越来越多,现在蒙巴萨的海滨酒店几乎被订满了。我们希望,蒙内铁路未来可以为肯尼亚带来1.5%的经济增长。”

  4月25日,由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主办,以“安全畅通 智能高效”为主题的设施联通分论坛上,肯尼亚交通、基础设施、住房和城市发展部部长詹姆斯·马查里亚用详实的数据告诉大家,“蒙内铁路对肯尼亚经济产生了重要影响”,帮助肯尼亚实现了“国家转型”。

  “基础设施建设能够推动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互联互通是促进地区发展、增进区域间凝聚力的重要工具”……包括来自亚、非、欧、拉美等地区的50多位外方政要、部长级官员和国际组织负责人在内的近200位中外嘉宾,重点围绕建设陆海新通道、深化中欧班列合作、打造中欧陆海快线、共建能源合作伙伴关系、畅通信息通道等进行交流研讨。与会各方签署30多项双多边合作文件,涵盖交通、能源、电信等领域。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近6年来,‘六廊六路多国多港’的合作格局基本成型,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程度不断加深,给各国带去了更多发展机遇。各方应努力构建基础设施、制度规章、人员交流‘三位一体’的互联互通大格局,为各国经济发展、物资流通、人员往来提供便利,让更多人民共享‘一带一路’建设成果。”中国交通运输部部长李小鹏说。

  “我深感互联互通对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性,因为这意味着更快的人员和商品流动,缩短城市之间的距离。”捷克交通部部长丹·焦克表示。与会嘉宾认为,设施联通打破了制约发展的瓶颈,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促进了区域经贸和人文交往。应继续将设施联通作为优先方向,推动“一带一路”合作向高质量发展。

  让一带一路货畅其流

  本报记者 王海林

[ 编辑: 运营BX01 ]

中国金融领域第一媒体

更多服务
友情链接

京ICP备11011451号-1

举报热线:(010)12377

举报邮箱:xinhua_ljzjr#ljzjr.cn(#替换@)

合作QQ:1447260813

中国金融时报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0 - 2018 ljzjr.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