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声音:携手讲述最动人的丝路故事
携手讲述最动人的丝路故事
本报记者 汪晓东 张 炜 王 芳 董丝雨
扩大媒体朋友圈,传播丝路好声音。
两年前的5月,习近平主席在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提出,中国将打造包括新闻合作联盟在内的后续联络机制及人文合作新平台。这是落实高峰论坛达成的合作意向,建设丝绸之路沿线民间组织合作网络和平台的重要举措。
两年来,人民日报社牵头发起,中外媒体积极响应,有关各方共同努力,截至目前,已有86个国家的182家媒体确认加入“一带一路”新闻合作联盟,25个国家的40家主流媒体应邀成为联盟理事会理事单位。
起草联盟章程、建设方案,商拟议事规则、工作计划,设计联盟标识,邀请联盟成员和理事……两年来,“一带一路”新闻合作联盟各项筹建工作紧锣密鼓,有序推进。
4月23日,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召开前夕,新闻合作联盟首届理事会议及配套活动在北京举行。
发挥媒体作用,共襄丝路盛举。新闻合作联盟的规范化、常态化运行和首届理事会议的召开,拓展了丝路合作新领域,搭建起人文交流新平台,必将成为推动“一带一路”合作走深走实的信息高速路、政策功放器、民心黏合剂。
共同把一带一路故事传播好
“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2000多年前,黄沙漫天,驼铃悠扬,我们的先人踏出了一条沟通亚欧大陆的商贸之路,成就了一段彪炳史册的传奇。
2013年,习近平主席顺应世界大势和时代要求,提出共建“一带一路”重大倡议,被国际媒体称为“全球最可期的经济合作计划”,成为最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
面对这一传承历史、创造未来的壮举,媒体不能缺席。做“一带一路”建设的记录者、参与者、推动者,发挥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是“一带一路”参与国家媒体人的共同责任。
作为一名与中国结缘30多年的老朋友,巴基斯坦前驻华记者贾韦德·阿赫塔尔表达了加强新闻合作的强烈愿望:“媒体间的合作应该机制化,为未来更广泛的合作打下坚实基础。我们希望同人民日报社建立长期稳定的新闻合作机制,共同把‘一带一路’故事报道好、传播好。”
西班牙巴塞罗那孔子学院高级班课堂上,学员们就西中两国的社会问题展开讨论,气氛热烈;葡萄牙里斯本大学孔子学院“社会班”教室里,10余位学员由老师带领学习中国的“五禽戏”……这是去年底人民日报社代表团访问西班牙和葡萄牙时看到的场景。
与人民日报社有着长期良好合作关系的西班牙埃菲社社长费尔南多·戈雷阿表示:“这是一个很好的构想,我们对建设新闻合作联盟非常感兴趣。”葡萄牙语最大的通讯社卢萨社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尼古拉·桑托斯则从媒体转型角度表达了看法:“愿意以一定方式和规模加入联盟合作机制,共同应对技术进步给传媒发展带来的挑战”。
目前,“一带一路”新闻合作联盟已完成建设方案、联盟章程、联盟工作计划等文件起草工作,同时,联盟标识设计及邀请联盟成员和理事工作也已完成。已经确认的成员和理事单位遍及亚洲、非洲、欧洲、拉丁美洲,覆盖“一带一路”沿线主要国家。
“媒体首先要合作起来”
“到了中国我才发现,中国的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超乎想象。”2017年9月,受邀前来参加人民日报社主办的第四届“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的乌克兰《经济学家报》副总编辑安德里·布扎罗夫发出这样的感慨。
那次访问,引起了布扎罗夫对中国的浓厚兴趣。为了更好研究中国,一回到乌克兰,他就报名参加了基辅国立语言大学孔子学院的汉语学习班,坚持每周学习两次汉语。现在,布扎罗夫的手机里装了两个汉语学习软件,以便随时随地学习,在接受中国媒体采访的时候,他也抓紧机会向记者请教有关汉语问题。
“媒体首先要合作起来”,一位来访的国际主流媒体总裁建议。从2014年起,人民日报社连续5年成功举办“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最多时有12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265家媒体和机构的外方嘉宾代表莅临,成为外媒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论坛致力于扩大“一带一路”朋友圈、当好市场融通黏合剂、画出民心相通同心圆,在国际传播界形成了巨大的磁场效应。
上一篇:党领导一切 与时俱进做好党组工作
下一篇:首届公园城市论坛在蓉举办
中国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