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化”法院队伍怎样炼成
“四化”法院队伍怎样炼成
◆ 全国法院全面实施法官员额制改革
◆ 内部挖潜盘活机构职能和资源配置
◆ 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化创新培养机制
◆ 还权于合议庭和法官同时加强监督
□ 本报记者 张晨
事业兴,人为本。队伍建设是人民法院永恒的主题,也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
3月28日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法院队伍建设工作会议要求,加快推进队伍革命化、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推进新时代人民法院队伍建设实现新发展,建设一支忠诚干净担当、党中央放心、人民群众满意的高素质法院队伍。
在司法改革的大背景下,法官队伍专业化建设取得了哪些新进展?如何处理放权与监督的关系?如何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法院干部队伍?近日,《法制日报》记者就这些问题进行了采访。
聚焦重点难点任务,深化司法
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完善审判组织
体系和审判权运行机制,切实解决
部分法院审判力量不足问题
什么人可以成为法官?这个问题至关重要。新时代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需求越来越高,法官的门槛也越来越高。
2017年6月,最高人民法院完成首批法官入额工作,标志着法官员额制改革在全国法院的全面实施。2018年11月,最高人民法院第二批员额法官经资格审查、考试考核、遴选委员会审议、党组审定、社会公示等程序后正式履职。
“全国法院从原来的21万名法官中遴选产生12.5万名员额法官,这是由各界专业人士参与的法官遴选委员会严格选拔产生的。新的员额法官队伍年龄结构进一步优化、学历层次有所提升、实际经验比较丰富,基本都在一线办案,队伍革命化、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水平进一步提升。”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改革办公室主任胡仕浩说,截至2018年年底,“谁审理、谁裁判、谁负责”的办案机制普遍实行,全国法院直接由独任法官、合议庭签署的裁判文书达到98%以上。审判团队组建、主审法官会议等配套机制逐步健全。27个省区市在省一级设立法官惩戒委员会,追究违法审判责任有了新的制度机制。
最高法数据统计显示,2018年,全国法院受理案件2800万件,审结、执结2516.8万件,同比上年分别上升8.8%、10.6%。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案件数量呈递增态势,人案矛盾确实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影响到审判质效和司法公信。但实事求是地讲,人案矛盾并不全是案多人少导致,成因包括诉讼理念、资源配置、审判管理、诉讼制度、科技运用和司法能力等多重因素。”胡仕浩分析说,破解人案矛盾不能全靠增编加人,而是要群策群力,坚持用改革思维和方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通过改革进一步释放潜力、盘活资源、激发活力。通过改革内设机构、组建审判团队、加强专业建设、推进集约管理、强化审务、政务标准化建设等方式,充分挖掘内部潜力,盘活机构职能和资源配置。
上海金融法院副院长肖凯告诉记者,上海金融法院按照法官、法官助理、书记员3:3:3的比例,组建了8个专业化金融审判团队,院庭长编入审判团队,担任审判长。审判团队以法官为核心,以审判需求为导向,实行自主管理,注重对团队协作的整体考核,实现审判效能最大化。
加强司法能力建设,突出审判实
践问题导向,构建与法院人员分类
管理相适应的教育培训制度体系,
健全完善高层次审判人才培养机制
前不久,最高人民法院第三批法律研修学者完成研修工作、第三批挂职专家学者完成挂职任务,第四批法律研修学者和第七批法律实习生即将到来。
作为第三批挂职专家学者的代表,西安交通大学法学院院长单文华告诉记者,近年来,人民法院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化创新法治人才培养机制,建立双向交流挂职、法律研修学者和法律实习生三项制度,打破司法实践与法学院校之间的壁垒,让全国各级法院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教育和研究的生动实践基地。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顾永忠评价说,密切各个法治工作专门队伍,包括立法、司法、政府法治、法学教育与研究各个方面的相互联系,促进相互之间的工作,有利于提高立法质量,维护司法公正,保障律师权利,促进法学教育和研究,在法治中国建设中发挥主力军作用。
上一篇:用业务导师制加强青年法官培养
下一篇:筑道铺路敢真言
中国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