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万字白皮书挑战房产市场,杭州“创二代”备战蚂蚁区块链大
“你胸口这句话是你老板说的,Computing is power,算力(计算)即权力。”
对徐若晨来说,长铗的理论深刻影响了他对区块链世界的价值观。正式采访前,他看到巴比特记者穿着比原链的文化衫,忍不住说了上面这句话。
徐若晨是本次蚂蚁区块链创新大赛的参赛者之一,他的项目也是参赛作品中唯一与商品房相结合的区块链项目。同时他还是“创二代”,2012年从伦敦大学获得国际房地产与规划的硕士后,便进入杭州的一家房地产开发商,负责营销、工程和战略发展的工作。
在徐若晨的创业故事中,我们看不到原教旨主义者的“去中心化”,也没有外界常说的“颠覆”、“革命”。他更像是一个朴实的农民,在“区块链+”这片亟待拓荒的土地上默默耕种。
他说自己对区块链没有太多的信仰,只是希望“通过调整生产关系,让房地产行业的强中心变成多中心,这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徐若晨的团队目前已入驻巴比特加速器,团队共6个人,徐若晨坐在靠近窗户的内侧
初识区块链
2018年6月,百度上线了第一款区块链原生产品--“度宇宙”,蚂蚁金服宣布推出区块链跨境汇款服务,马云、周鸿祎、冯仑、孙正义等圈外大佬纷纷发表了对区块链的看法。
同在6月,徐若晨在微信朋友圈第一次知道了“区块链”的概念。当时的他并没有想过把区块链与房地产结合,只是“当时区块链的名声很大,不管有没有用,作为公司高管,都有必要了解一下”。
看书,是他了解区块链的第一步。由此他知道了区块链的基本概念和运作原理,也理解了长铗提出的理论。他被区块链的理念深深吸引,至今他还记得书中有关智能合约的一段描述:
“当洗碗机的洗涤剂快用完的时候,智能合约会支付货款给供货商,后者便会送来新的洗涤剂。当洗碗机处于闲置状态时,它的芯片还可以用于挖矿,得到的收益刚好能用来购买洗涤剂,实现自给自足。”
而后的几个月,数字货币市场持续低迷,区块链的规模化商用也迟迟未出现,他发觉,“区块链并没有那么神奇,也不是万能的。”正因为对区块链有了更理性的认识,他萌生了“区块链+房产”的想法。
2018年10月28日,徐若晨参加了巴比特名校行(浙江大学站)的活动。活动结束后,他与比原链运营总监马千里聊到了“区块链+房产”的话题。
马千里建议他不要选择租房的方向,因为国内大部分从事“区块链+房产”的团队都在做to C(面向用户)的租房领域,但由于技术和政策监管等原因,项目进展缓慢。
后来,徐若晨还考虑了二手房的方向,但二手房是以散客为主,操作难度大。最后,他选择了自己最熟悉的商品房作为切入口,基于联盟链的底层平台,搭建一个以G端(政府)为核心用户的商品房开发与交易平台。
房产行业的痛点
1970年,美国经济学家乔治·阿克洛夫提出了“柠檬市场”的概念。他指出,在市场中,当待售商品存在信息不对称(卖方比买方对商品更了解)时,就容易导致市场失灵,甚至“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徐若晨认为,中国的商品房市场正处于“柠檬市场”状态,他用数据论证了自己的观点:
由于“柠檬市场”的前提是“卖方比买方对商品更了解”,因此更容易在卖方主导的市场发生;而我国2018年末的商品房总库存为52414万方,按照2018年全年171654万方的销售速度,去化周期仅为约3.7个月,显著低于6-12个月的供求平衡区间,是典型的卖方市场。再加上商品房市场本身就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毫无疑问,我国的商品房市场处于“柠檬市场”状态。
“柠檬市场”对商品房市场意味着什么?徐若晨以目前正由卖方主导的杭州商品房市场为例,总结了交易环节中,因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几大痛点:
一是变相加价、捂盘惜售。开发商利用捆绑车位、精装修,或者收取号子费等违规手段突破政府指导的备案价格;或是通过找内部员工签假合同等手段,营造房源已售的假象,从而拒绝合理的购房需求。
二是配置缩水。开发商偷偷降低原本在广告中承诺的园区、房屋或精装修配置,通过压缩成本达到增加利润的目的;消费者即便发觉了配置缩水,但却因没有明确证据而有口难辩。
中国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