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教育这棵老树遇上区块链这壶新水
“互联网+”余音未尽,“区块链+”又已到来。大家对“区块链+”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2018年,区块链热潮迅速席卷全球,银行、保险、物联网、医疗等领域暗流涌动。不可避免地,教育领域也将迎来一场基于区块链的行业变局。
尽管区块链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尚处萌芽,但其真实性、去中心化、可追溯性的三大重要特征,将使教育进入“更精准、更精细化的高效率、高质量学习服务时代”。
2018年,新东方董事长俞敏洪曾发表一个观点:中国教育最大的问题是所有孩子的前途主要看一次性高考,而区块链技术的特点是数据不可篡改,孩子的学习轨迹可以被记录下来,再通过AI分析出报告,就能改变一次高考成绩决定孩子未来的现状。
“任何科技的东西都是一种手段,它是来帮助你实现目标的。”
在俞敏洪看来,未来所有做商业连接的人都面临另外一个挑战,就是区块链的出现使人与人之间的连接没有了中心载体,已经完全去中心化,完全可以通过区块链做到。
那么区块链作为一项新兴技术,同AI+教育如何落地一样,区块链能否成功“链接”教育,解决目前教育领域诸多现存问题,则是需要产业从业者深入探索的。
区块链+教育,大有可为
区块链能够吸引教育行业的关注与尝试,主要还是因为其自身的独特优势。区块链技术主要是由分布式账本技术、非对称加密算法技术和智能合约这三项技术组成的,基于此,它就拥有去中心化、共识机制、可追溯性、高度信任的特征。
结合区块链在金融行业的应用,区块链技术与生俱来的特性与教育行业所要解决的痛点契合度甚高。
首先,针对社会现在普遍存在的学历造假问题,它可以建立学位证书系统,能够解决世界范围内的学历造假。
其次,面对教学、教研数据的“孤岛困境”,区块链能够构建一个安全、高效、可信的开放式教育资源新生态。
再次,针对笔者自己曾经就遇到过的考研学习资料购买上当受骗等问题,区块链能够打造一个智能化教育淘宝平台,实现资源与服务的全天候自动交易。
区块链作为底层技术,随着它的成熟,还能够在更多的方面发挥作用。但总的来说,区块链+教育难以直接运用在教学方面,更多的还是为教学教育活动保驾护航。
前途光明,道路曲折
新事物的成长不是直线上升、一帆风顺的,而是要经历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在这过程中是必定要受到根深蒂固的旧事物的顽强阻挠的。区块链作为一个新技术在2018年就饱受质疑,一度处于风口浪尖之上,更何况是与人们息息相关的教育相结合,这就倍显艰辛。
1. 不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与市场监督的缺乏
我国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主要分布在金融领域,在教育领域的分布在197个项目中仅有3个,占比不到2%,由此可见我国区块链在教育领域的实践经验还很少,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区块链的去中心化属性与传统教育管理机构的中心化属性相悖。
第二、区块链数据的所有权、使用权与利益分配难以平衡。
2. 系统网络容量小,师生数据隐私存泄露风险
随着区块链的广泛应用,在我国数千万乃至上亿的学生、教师数据需要被及时存储,但受限于技术,这些数据将难以被完全记录,甚至还存在泄露的风险。另一方面,在数据的传播效率与数据及时提区方面也会遇到困难。
例如为了解决数据孤岛困境的而建的开放式教育资源生态,这个生态每时每刻都需要记录成千上万个课件、文章、学术等教育资源,一旦数据存储发生问题就会导致大量的教育资源数据被泄露,而且是匿名性泄露,这就意味着所有的教育资源都会是无主之物,其后果不堪设想。
区块链教育的未来棋局
目前教育行业正迎来智慧化升级,互联网、AI、大数据以及云计算的新技术正逐步落地教育行业,区块链+教育是一个看起来很美的结合,但要真正实现区块链教育,还需要从三个大的方面入手:
1.建立广泛参与的社区,建立合适的社区机制,形成教育企业、学生、开发者良性互动局面。
2.区块链技术的持续发展,以及基于教育产业的区块链技术研究,必不可少。
3.建立有效的商业模式,让区块链技术真正融入产业发展,提升用户体验,并实现降本增效。
所以综合来看,虽然区块链给教育产业带来了新的机会,但就目前来看,机遇摆在面前,也不宜过于乐观。
中国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