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ju Patwardhan:金融科技已进入2.0时代,必须进行严密监管
宜信新金融产业投资基金管理合伙人AnjuPatwardhan
财经网讯 “我们现在进入了金融科技的2.0时代,金融科技不再跟银行业务捆绑在一起了,其从一个产品变成了多元产品,从一项业务变成了多项业务。”5月26日,宜信新金融产业投资基金管理合伙人Anju Patwardhan在以“金融供给侧改革与开放”为主题的2019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上如此表示。
谈及如何弥合银行和金融科技公司之间的摩擦,Anju Patwardhan认为,银行通过金融支持融合双方关系,与金融科技公司实现共赢,共同赢得利润。
此外,Anju Patwardhan指出,监管层还可以通过对银行进行审查,比如反洗钱、反恐怖,可以监管金融科技公司,使得两者更加合规。
谈及如何进行监管?Anju Patwardhan引用了拉加德基金总裁的一句话,“未来的监管不光是基于我们的实体机构,而是基于我们的金融活动,无论活动是由哪个机构来开展的,我们都必须来进行严密地监管。”
以下为发言实录:
Anju Patwardhan:各位上午好,我感到非常荣幸能够出席此次论坛会议,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金融科技和传统技术的融合,特别是国际的一些经验。
在过去三年,我是在旧金山工作,可以说美国的投资人在全球的金融技术方面投资很多,很多国家在这方面也积累了很多经验。在此之前,我是在渣打银行和花旗银行,在新加坡等等这些地方工作了25年,所以对于传统金融方面我也有很多了解,我做过首席运营官、首席财务官、首席创新官。我也是达沃斯全球金融技术委员会的成员。另外,我也作为杰出金融技术委员会的成员跟斯坦福的教授进行了合作。我也带一些MBA的学生。在过去三年,我是在斯坦福工作,我很高兴的听到清华大学跟斯坦福也有合作,我昨天花了几个小时间就在清华大学美丽的校园走一走,感觉赏心悦目,非常感谢您的邀请。
现在我讲一下过去五年金融技术的演变发展情况。我们最开始谈金融技术这个词的时候是五到七年之前,人们觉得金融技术是跟银行捆绑的业务,因为它们主要从事支付、借贷、金融技术,75%的资金都是在这些方面。实际上在金融技术方面它只是从事一项工作,就是借贷或者是保险,但是我们现在进入了金融科技的2.0时代。2.0时代已经松绑了,不再跟银行业务捆绑在一起了,不光是做金融服务了,它们是从一个产品变成了多元产品,从一项业务变成了多项业务。我们看到这个情况,在中国,还有美国、欧洲、英国的变化,从一个非常专业化的一种产品拓展为多元化的产品,这就是金融技术的趋势。现在更多金融技术公司它们开始了并购,大鱼并购小鱼。
过去三年,我们也见证银行和金融技术、科技公司的更多合作。因为银行不再把金融科技公司视为最大的威胁,它们成为了合作方甚至是供货方。大家可以看到在摩根大通、摩根斯坦利、高盛公司,它们都是跟中小型的金融技术公司进行了合作,有些进行在资本市场的合作,有的是跨境结算方面的合作,不管怎么样这个合作已经蒸蒸日上了。
最近12到18个月的趋势,它们正在申请银行的牌照,它们希望成为银行。大家可以看到有些金融科技公司,像在巴西、美国、德国,等等这些金融技术公司,在刚才说的巴西、英国都已经获得了银行的牌照。英国已经推出了数字牌照这项业务,为什么它们希望申请银行的牌照呢?因为他们想来获得存款。尽管它们可以在市场上融资,但是他们希望从直接客户中获得更加便宜的融资和存款。这个比起传统银行,这些金融科技的数字银行希望做什么事情呢?我也进行了很多的考虑。
去年我们跟斯坦福的金融学院进行了合作,跟他们共同出台了报告,叫做在数码时代的金融融合。对于传统的银行业和监管来讲,他们总在讲金融融合大规模举措,我们面临着什么样的摩擦,什么样的问题。如果所有的问题银行业自己就能解决的话,我们就不需要金融技术公司了。因为银行比起金融科技公司来讲,它们的行动不如金融科技公司这么便捷、便利。如何弥合这两方之间的摩擦呢?我们传统的银行通过支持金融融合,能够跟金融科技公司实现共赢,共同赢得利润。
另一点,我们可以进行仔细的审查,监管金融科技公司,确保不出现任何大的问题。比如说现在很多银行都在接受有关反洗钱、反恐怖相应的调查,尽职调查工作。我们通过这样更严厉的调查能够使得银行和这些公司更加合规。我们现在的金融科技方式已经从B2B转成了B2C,无论是规模还是技术,还是普惠和包容性,中国都是全球的领头羊。在美国三分之二的B2B是通过金融科技公司来完成的,B2B的金融科技实际上是希望帮助银行,帮助股票交易,包括金融领域实现更加便捷的交易。很多合作是通过合作完成的,而不是通过并购,尽管我们看到了一些并购的出现。
中国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