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区块链 >

如何融合金融科技推进银行信用卡转型发展

2019-05-27 12:15 来源:互联网 编辑:运营003
摘要: 
如何融合金融科技推进银行信用卡转型发展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不断革新,数字经济这一新的经济形态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发展数字经济已经成为世界共识。在金融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各主要国家和地区的数字经济相关战略持续深入实施,普遍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各产业作为重要举措。与此同时,数字化消费引发需求变革和金融领域变革。数字化技术为互联网支付、互金网贷、消费金融、众筹融资等新型金融服务模式提供了支撑。同时,也给银行信用卡业务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我们从信用卡未来市场发展方向看,可通过发展金融科技,实现跨界合作,达到和实现“三轻”;即向轻账户、轻经营和轻服务方向迈进,以实现:获客线上化、信用卡支付方式多元化和虚拟信用卡业务的发展。

下面就如何利用金融科技推进信用卡融合发展和效率的提升提出一些自己不成熟的想法,以抛砖引玉,共同探讨银行信用卡业务的融合发展。

一、   强化与金融科技公司跨界合作,积极补充资源和技术短板。

我们除从战略合作层面与金融科技公司联合创新的同时,与其在细分业务领域也可开展起来。一是创新获客渠道。与主流金融科技公司合作开展网络渠道发卡,借助主流金融科技公司平台及流量优势,创新、拓宽获客渠道。二是扩大用卡场景。可通过与银联、农信银、支付宝、微信等合作,在上述平台绑定本行信用卡并设置为默认支付账户,积极拓展自身信用卡的使用场景,增加信用卡交易量。三是拓展服务渠道。可借助基于主流金融科技平台的信用卡服务,拓展服务渠道。四是发行联名信用卡。可多渠道合作发行联名信用卡,共享流量,实现合作共嬴。如招商银行联合腾讯游戏推出“王者荣耀卡”等较为成功。

二、多模式、多措施并举,探索金融科技的加持服务。

科技智能化转型战略必须大力推进。我们在智能化转型具体路径选择上可以有以下方式:一是自己成立金融科技子公司(我行近期巳经在雄安新区注册成立开始运作)强化转型服务;二是与第三方机构开展合作,采取外包或部分外包的形式进行;三是成立基金,实现投资孵化。

目前,基于世界先进的人工智能、区块链、云平台、生物识别等科技能力,已经研发出渠道、产品、风控、服务、运营等众多场景下的金融科技产品和多系列的科技产品组合可广泛应用于银行业,帮助金融机构实现与最前沿金融科技的快速接轨,实现智能化经营水平的全面提升。AI智能平台,我们可利用大数据开展信用卡精准营销,也可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贸易融资和信用卡获客领域,可实现银行自身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兼得。既支持了小微经济的发展、也扩大了银行收入。又如,智能进件、远程面审、秒批等全流程,也是金融业AI智能解决方案之一,通过利用可提高用户体验、吸引客户和提升工作效率。另外,利用微表情识别技术,运用于信贷面审、面签环节,欺诈识别准确率达80%,据了解,可以替代50%以上的人工面审环节,在金融科技界也属首创。

这些在业务层面也都有具体的落地。比如中信银行运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推出风险智能决策系统,实现信贷、发卡审批即时化;推出自主研发支付工具“中信e付”,实现基于中信卡、银联卡的现金、积分、权益的混合支付。以此为趋动,该行信用卡分期业务发展较快,去年实现分期业务收入201.31亿元,比上年增长63.26%。

当下,金融机构正以开放的心态加大与金融科技企业的合作,同时在内部积极推动金融科技的研发与运用,商业银行迎来一场存量“活”客与智能“获”客的革命。科技正驱动着金融业的发展,成为第一生产力。

三、着力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信用卡生态圈体系

对于信用卡生态圈体系的建立,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一是从场景和客户两端同时发力激发信用卡手机APP生态圈“跨边网络效应”,持续深化场景端商户合作,为客户提供全方位信用卡使用场景。使商户的市场面、数量、质量得以迅速提升。紧紧围绕老百姓的衣、食、住、用、行、玩、学习、工作、理财、缴费等日常生活方方面面,将商户拓展至手机APP平台,为用户提供全方位的场景服务体验。二是以手机APP为载体大幅提升用卡便捷性和舒适度,增强对客户端用户的吸引力。三是要提供强大客服支持,引进先进的智能客服系统,克服客服人员众多,减轻人员成本,第一时间给予客户满意解答,增强客户的黏性。四是可通过联手工银融e购 、工银融e行等网络或Ⅱ、Ⅲ类账户,在自身手机APP为他其客户提供优质服务,进而深化客户,吸引客户,交融客户,并适时拓展为获客渠道之一。

[ 编辑: 运营BX01 ]

中国金融领域第一媒体

更多服务
友情链接

京ICP备11011451号-1

举报热线:(010)12377

举报邮箱:xinhua_ljzjr#ljzjr.cn(#替换@)

合作QQ:1447260813

中国金融时报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0 - 2018 ljzjr.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