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贷天眼独家:风雨五年 民营银行的破局之路
2019年,存款市场并未按照降准的意图,因流动性释放而逐渐趋于平静,而是暗流涌动,这从众多小型银行存款产品的利率定价中可窥见一斑。
通过统计京东金融APP上对接的几家民营银行存款产品发现,亿联银行推出的一款5年期产品存款利率高达6%。反观其他民营银行,虽然在产品方面不同,但基本上利率均在4%以上,1年期利率在4.8%左右,5年期利率在5%以上,这与各大型银行的存贷款利率相比,多出了2倍有余。 除民营银行以外,并未见其他银行有达到或超过年利率6%的。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的3年期大额存单最高约为4.125%,小部分城商行的稍高些也就在5%左右。如此高的存款利率,会不会给民营银行带来一定的压力? 事实上,18年底,央行就约见了相关银行、第三方互联网销售平台等机构并进行沟通,实施了窗口指导,主要内容有两点,限制规模和降低利率。的确,目前在京东金融APP上看到的相关存款产品常常是售罄的状态。 那么,为何民营银行不顾成本,设定如此高的利率,而监管又适时的做了窗口指导? 自2014年第一批民营银行获批至今,我国民营银行总量已经达到17家。在不到5年的时间里,民营银行已开始实现盈利,但各家发展水平参差不齐。
监管政策由松到紧,暂停民营银行审批
通过梳理,我们发现从10年到18年底,关于民营银行发展的相关文件多达12条。从时间上可以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10-16年),监管接连出台多项扶持政策,鼓励民营资本进入银行业,由此,民营银行从逐步试点进入快速成长期;第二阶段(17年至今),强监管模式开启,暂停民营银行审批。16年底,监管要求民营银行的注册资本最低20亿元,给众多想要入场的民营企业吃了闭门羹,与此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民营银行的抗风险能力。2017年以后,监管暂停民营银行的批复。2018年,央行对“智能存款”窗口指导的规定也进一步表明了监管对民营银行的要求的增强。在监管的制约下,民营银行在发展模式上体现出了一定局限性。 不良率数据亮眼,利润率却略逊一筹 据公开数据显示,2016年,首批试点的5家民营银行逐步实现了扭亏为盈。 2017年,共有10家民营银行实现了盈利。进入2018年后,民营银行各项指标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截止2018年四季度末,17家民营银行已实现净利润45亿,远超2017年全年水平。从盈利能力看,2018年四季度末,民营银行整体净息差为3.49%,远高于银行业平均水平2.41%,这体现了民营银行在客户定位上与其他类型商业银行有显著差异。 高增长之外,高息差值得关注。通过统计银保监会公布的《商业银行主要指标分机构类指标情况表》中可以看到,民营银行的净息差明显高于大型商业银行以及股份制商业银行,2018年各季度在3.45%-4.5%之间波动,18年以来虽有所下降,但仍然超过其他银行。其中,营业收入表现较好的两家互联网民营银行数据较为突出。2017年,前海微众银行营业收入总计67.48亿元,净利润为14.48亿元,净息差高达7.02%。2017年,浙江网商银行营业收入42.75亿元,净利润4.04亿元,净息差为5.42%。 但另一方面,由于民营银行经营时间较短,实现的净利润仍较少,导致整体资产利润率较低。截止到2018年底,民营银行资产利润率为0.91%,同比上升19.7%个百分点,但比大型商业银行低0.1个百分点。
中国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