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数字经济新引擎
如今,以互联网、大数据等为代表的数字经济已经深刻融入到社会经济的各个领域,正成为推动经济发展变革的重要驱动力。
区块链作为新型的底层通用技术,分布式记账和智能合约等特性,将推动数字经济更快发展。
4 月 20 日,锌链接在上海举办了第三期“锌火燎原•产业区块链生态沙龙”,本期主题“明日世界,区块链引领的金融数字化迁徙”。
锌链接邀请了多位深耕区块链及金融科技的业内人士,针对“金融+区块链”的行业大观、生存哲思、技术攻关、最新落地等问题,进行主题分享与圆桌讨论。
趣链科技联合创始人匡立中发表了以“区块链:数字经济新引擎”为题的演讲,匡立中认为,区块链技术本身看不见摸不着的,但基于区块链技术搭建的应用平台,我们可以进行业务协作与数据交换,其实就是区块链技术带来的数字化便利。
以下是匡立中的演讲内容,有删减:
区块链技术的本质
区块链本质而言就是“分布式的帐本”,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技术层面。大家记自己的帐,通过区块链技术来保证不可篡改。主要应用于可信计算与储存阶段,典型的案例就是电子合同。
随着技术的共识,发展进入第二阶段——数字化社会,朝着“资产数字化”和“数据资产化”的方面发展。这个阶段比较典型的案例就是供应链金融当中的应收帐款,供应链场景中,产品如仓单、大豆等相关信息,全部进行数字化,之后进行上链,在链上灵活流转。还有一点就是,把数据本身转化成一种资产,基于区块链来进行相应的交易。
图片来源于网络
第三个阶段是分布式商业,多个产业之间形成交叉性融合,并通过一些激励模型来进行深层次激励。
其实区块链的发展跟传统的一些平台很类似,比如滴滴打车、大众点评等,只是可能后者更多偏C端用户感知。但其实区块链本身的业务形态也在逐步稳健发展,包括技术层面的突破与迭代。只是很少人会去钻研它深层次的技术,更多的是站在外部使用者的角度去感知。
发展难点不在于技术,而是治理方面
目前,区块链发展的难点不在于技术层面,更多的是治理层面,就是跟其它学科融合的方面。
这方面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趣链、农行和某家保险公司进行多方融合。不愿意使用中心化的CA服务,多方机构之间又互相不认可,针对这样的联盟怎么去认证?
基于此,我们提出了ACO整套治理方案。通过分布式CA来做成员准入,证书的颁发。
图片来源于网络
2016 年、 2017 年的时候,提到区块链,更多是它的不可篡改性、分布式存储以及智能合约,来推进相应的业务跟它进行一个贴合。但随着应用案例不断落地,很多业务需求又反过来推进区块链技术的发展。 2016 年制定区块链第一届标准的时候,整个的架构里面还没有提到隐私保护这一层,但随着业务场景的需求,隐私保护逐步引起了公众的注意。
案例分析
目前,区块链技术运用场景主要集中在两个大方向上。一类是整个资产数字化,例如供应链金融发行相应的数字资产进行流通、转让。另一类是业务协作,也是目前应用比较多的方向。业务协作包括数字政务里的电子证照、数据交换,以及我们跟农行和太平保险做的养老金项目。
养老金管理案例的背景就是,企业在给员工缴纳五险一金时,有的企业会缴纳一部分的补充年金,这部分资金会去做投资理财。但在传统的投放过程中,链度环节长,有五大参与方,投资管理人、账管人、资金托管人等;时间周期长,大概需要 12 个工作日,而这 12 天是没有任何收益的。对于理财来说,时间就是金钱,传统的方式造成很大的损失。
图片来源于网络
将区块链技术运用起来,改变其业务模式,可以有效提高这一过程的效率。给每个参与方部署一个区块链节点,当某个业务发生时,直接定形化地通知每个参与方,通过之前约定好或制定好的智能合约模板,自动审批,大大缩短时间周期。经测算,从原有业务流程 12 天减少到现在的 3 天,极大地提高了养老金理财的最终收益。
这个过程,更多用到区块链的多方之间相互对等,多方之间业务协作的特性,这个也是目前金融领域或者跟金融领域相关落地运用当中比较大的一个市场。
就我而言,对区块链前景是比较看好的。我们曾给浙商银行做过一个应收账款链项目,现在已经累计 1400 多亿资金在上面运行,规模在成倍增加。
下一篇:学习读书会聚焦“区块链与法律”
中国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