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区块链 >

信息通信业助力乡村振兴的分析及思考

2019-04-26 01:18 来源:互联网 编辑:运营003
摘要: 
2017 年10 月,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18年,党中央、国务院先后印发《关于实施乡村振

2017 年10 月,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18年,党中央、国务院先后印发《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和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乡村振兴战略无疑是解决“三农”问题、激活乡村新活力的重大举措。信息通信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具有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作用。如何适应乡村发展需要,满足乡村振兴多样化服务需求,是信息通信业亟需关注的问题。

一、乡村振兴过程中的信息通信服务需求分析

乡村振兴的根本是从国家战略高度解决“三农”的问题,也对信息通信业提出了更高的需求。

(一)为农民精准脱贫提供更为广泛的网络覆盖和普遍服务

提供更为广泛的信息通信网络覆盖和普遍服务,缩小城乡数字鸿沟,是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从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来看,我国电信普遍服务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2018年12月统计数据,当前我国行政村通光纤比例已提升至98%,贫困村通宽带比例达到95%。2018年5月,工信部、财政部联合印发的《2018年度电信普遍服务试点申报指南》提出的发展目标是2020年实现全国行政村4G覆盖率超过98%。继将“百兆乡村”示范纳入2018年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工程后,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将2019年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的支持重点聚焦在中西部和东北地区中小城市基础网络完善上,为提升农村地区宽带用户接入速率和普及水平提供支撑。信息通信网络覆盖如何啃下 “硬骨头”,补齐短板,满足脱贫攻坚的需求是行业当前的重要任务。

(二)与农业深度产业融合发展的需求

农业是国民经济不可动摇的基础,然而,随着社会老龄化趋势的不可逆转和城市化进程,农业劳动人口呈下降趋势,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型升级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必由之路。当前美国等发达国家已利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产业互联网等信息通信技术,改变了农业的粗放生产模式,实现了在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储运、销售等各环节的管理,开始迈向集约化、精准化、智能化、数据化。而我国农业数字经济在产业GDP中的占比仍处于较低水平,信息通信行业与农业深度融合发展有较大的空间。当前,我国农业生产“去小农化”趋势开始显现,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逐步兴起,这些经营主体对采用信息通信技术改变农业发展模式,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开始提出诉求:如利用3G、4G广覆盖的优势和物联网技术,开展智能大棚、农机管理、智慧种植、智能灌溉等新应用,提高农业现代化生产水平;通过先进感知与遥感、信息采集与传输、大数据分析的集成应用,实现精准农业和农作物灾害监测预警;基于宽带和互联网的信息化、智能化技术在农产品加工过程中的应用提升生产效率;通过物联网标识、感知技术、区块链等实现对农产品从种植养殖、加工、包装、物流到销售等整个流通过程的全程追溯管理,保障和提高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提升农产品品牌附加值等。信息通信产业与农业发展深度融合,实现“智慧农业”已逐渐成为传统农业转型升级的刚性需求。

(三)为农村经济多元化发展拓展应用服务

实现农村经济多元化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也是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的要求。农村经济实现多元化发展需要信息通信技术与农村的产业、教育、医疗、政务、扶贫、电子商务、旅游、金融、特色小镇等协同发展,对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平台、产品和应用提出新的要求。加快适合农业农村人口特点的智能终端普及和APP开发,推进智慧农业、“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医疗”、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等平台建设及在农村的落地应用,是支撑和促进农村经济多元化发展的重要途径。

二、信息通信行业助力乡村振兴还面临诸多挑战

(一) 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的攻坚难度越来越大

一方面,当前我国电信普遍服务试点的申报主体为地市政府,在普遍服务试点工作推进过程中,诸如电力、交通等很多难题需要协调多个部门共同解决,需进一步加强横向和纵向的协调力度。另一方面,当前电信普遍服务攻艰难点区域多为经济基础比较薄弱、地理环境较差、人口居住分散,因此网络建设和运行维护成本都是非常高,企业的投资压力非常大。虽然政府主管部门已经连续多年进行了普遍服务试点的资金支持,但是由于这些难点地区信息消费能力基础差,基础电信企业仍需要很长的时间收回成本,甚至在一些地区的现有发展能力下无法收回成本,市场失灵的困窘仍然存在。

(二) 信息通信技术在农业中的普及应用仍有待推广

[ 编辑: 运营BX01 ]

中国金融领域第一媒体

更多服务
友情链接

京ICP备11011451号-1

举报热线:(010)12377

举报邮箱:xinhua_ljzjr#ljzjr.cn(#替换@)

合作QQ:1447260813

中国金融时报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0 - 2018 ljzjr.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