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数千万美元,滴滴选择ofo的背后逻辑
编者按:ofo上线至今也不过反占到7万辆共享单车,也只是5个北大骑行爱好者组成的团队,而坐拥4亿用户的大公司滴滴,为什么没有选择知名度更高、创始人还是Uber前高管的mobike?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信海光微天下(gongzhonghao001),作者:信海光微天下,已授权鸵鸟电台发布,未经允许一律禁止转载。
刚刚度过青春期的单车共享行业终于也迎来了自己的“巨头时间”。9月26日,ofo共享单车宣布,获滴滴出行数千万美元战略投资,未来双方将在城市出行领域展开全方位合作。
滴滴方面则表示,中国是全球最复杂多样、也是最生机勃勃的出行市场,ofo和滴滴都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的受益者和践行者。作为滴滴未来城市共享出行开放生态建设战略的一部分,滴滴出行与ofo将进一步围绕“城市出行共享”展开战略合作,用户在滴滴平台上亦有望直接体验到ofo的服务。
滴滴声明的前半部分尽管也意义重大,但看起来还是有些“官样文章”,然而最后一句却足以在行业内掀起惊涛骇浪:“用户在滴滴平台上亦有望直接体验到ofo的服务。”这意味着两点,其一,未来滴滴的4亿用户将有望在滴滴平台上“打到”共享单车;其二,为了做大共享单车平台,ofo和滴滴有可能会把专车大战中的一些酷烈手段应用到共享单车市场。或许,中国网民们紧接着就会看到一场共享单车大战在各大城市爆发。
尽管共享单车在2016年以来成为互联网行业内比较热门的话题,一些一线城市中比较潮的市民也有较多使用,但扩展到整个出行市场来说,它的市场份额还极其狭小,用户量也非常有限,以这次注资事件的主角ofo来说,它是全球第一个无桩共享单车出行解决方案的提出者,在2014年首创了“共享单车”模式,是国内规模最大、成长最快的共享单车平台,但上线至今也不过发展到7万辆共享单车,总订单超过1500万,日订单超过50万。“行业巨头”尚且如此,整个行业的公众知晓度可想而知......
但滴滴的介入,却有可能立刻引发化学反应,在短时间内使共享骑行成为一个家喻户晓的概念,这并非夸张,滴滴的进入自带导流功能,如果真的向其平台4亿用户力荐ofo,爆发的流量和需求肯定会瞬间淹没目前规模的ofo,从这个角度讲,在与滴滴战略结盟后,ofo的当务之急甚至不是把其共享单车在滴滴平台上上线,而是苦练内功,先把自身做强做大,以便能够承受得住未来滴滴流量的浇灌。
在互联网行业,很多垂直领域惧怕巨头的介入,以防被巨头摘桃子,但单就共享单车行业来说,客观上看,滴滴这类巨头的进入还是有益处的,而其最大的贡献就是减少了培育市场、教育用户的进程。单车共享号称解决的是用户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其潜在用户数与市场规模不会比专车领域少多少,相应的其拓展市场的难度也不比专车领域差多少,目前情况下,以ofo或者其对手摩拜单车的实力--在滴滴投资前,ofo获得了2500万的A轮、A+轮融资和数千万美元的B轮融资--要烧钱填满这个无底洞就太难了。但滴滴介入之后,局面则会有大不同。因为滴滴不但是巨头,也是出行领域的行家,拥有可说独一无二的运营经验,滴滴达到目前350亿美元的估值,不过花了四年时间,而其迅速的扩张正是通过不断以其运营优势教育市场,满足细分市场需求得来,从最初的叫出租车开始,到专车、快车、顺风车、代驾......自行车。
在滴滴与ofo的战略合作中,有两个问题值得提出,即滴滴为什么要进入共享单车领域?以及滴滴为什么选择了ofo作为合作对象?
第一个问题其实比较好回答,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理解,首先,这是滴滴从未改变的布局出行入口战略的自然延伸,用滴滴自己的话说,就是“未来城市共享出行开放生态建设战略的一部分”,既然共享单车属于出行的最后一公里,滴滴就必须加以布局。这不单是商业利益的问题,即便没有商业利益滴滴也不能漠视这一入口,因为这关系到其整个生态战略的完整性,假如滴滴不去布局而被对手掌握,对手就很容易借助这一入口入侵滴滴出行的其他领域,最终使整个生态形成巨大缺口。
中国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