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区块链 >

借力科技补齐金融监管“短板” 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

2019-04-21 13:00 来源:互联网 编辑:运营003
摘要: 
4月16日,在广东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的指导下,广东社会科学院与广东南方金融创新研究院就合作编制发布的国内

  4月16日,在广东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的指导下,广东社会科学院与广东南方金融创新研究院就合作编制发布的国内首部地方金融监管蓝皮书——《广东省地方金融监管发展报告(2018)》(以下简称“《报告》”)召开新闻发布会,对报告内容进行解读。

  发布会上,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刘小敏在致辞中表示,地方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的演变在十几年间历经多次改革,反映了国内金融业逐步壮大和演变的历史。金融作为一种高度专业化的业态在创新和风险之间的平衡把握,对监管制度设计和能力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这部研究报告推出非常及时。”

  《报告》编委代表、广东省社科院财政金融所钱金宝研究员则表示,作为国内第一部较为系统梳理地方金融监管“7+4”类(“7”即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担保公司、区域性股权市场、典当行、融资租赁公司、商业保理公司、地方资产管理公司;“4”即投资公司、开展信用互助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社会众筹机构、地方各类交易场所。)的地方金融监管蓝皮书,《报告》全景式地分析了近年来国内、尤其是广东地方金融发展出现的新问题、新动向,力图从客观理性角度探寻地方金融机构的健康发展之路,探寻未来地方金融监管的思路和方式。

  《报告》显示,近年来,广东大力发展国际金融、科技金融、产业金融、农村金融和民生金融。在增加实体经济有效金融供给的同时,广东通过金融改革创新先行先试,金融业不断发展壮大,多项主要金融指标连续多年位居中国内地首位,使得广东经济大省地位进一步巩固。

  《报告》指出,随着金融创新的发展以及新型金融业态的涌现,当前地方金融风险也呈多样化和不断积聚的态势,网络诈骗和非法集资等金融风险已经逐步暴露,导致金融监管的压力越来越大。

  《报告》着重分析了以互联网风险为主要特征的地方金融风险机制性和制度性成因。其中提到,在互联网金融中,参与主体双方存在信息上的严重不对称,消费者很难防范风险。互联网金融作为新生事物,还处在不断发展之中,各种规范、调整互联网金融的法律法规还不具备法典化的基础,且在快速发展的互联网金融业务面前,法律的滞后性较为明显。

  广东是互联网金融发展密集区域,互联网金融在提升广东金融服务效率和服务水平、降低成本、促进普惠金融等方面发挥了作用。由此,《报告》建议,当前应防止互联网金融偏离其服务实体经济的轨道和初衷,尽快补齐监管短板,避免监管空白,形成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系统、穿透、统筹的监管大格局,守住互联网金融领域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报告》表示,广东在利用科技手段智能化监控金融风险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其中,广东搭建了国内首家省级智能化地方金融风险监测防控平台——广东省地方金融风险监测防控中心。该中心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等科技手段,已初步建成功能齐备、模式创新的地方金融风险监测防控系统——“金鹰系统”。截至2018年末,该中心主动发现影响广东的疑似非法金融活动企业1830家,其中,建议移送线索企业200家,建议处置企业446家,建议约谈企业1184家。

  钱金宝指出,《报告》以为服务地方金融监管的需求为目的,顺应金融监管形势变化,探索行业发展的监管之路,旨在对国内其他区域以及未来的地方金融监管发挥“样板”作用,并有针对性地帮助地方金融监管工作的开展。“在未来,负责单位计划将以年鉴的形式定期编撰该《报告》年度系列。”

[ 编辑: 运营BX01 ]

中国金融领域第一媒体

更多服务
友情链接

京ICP备11011451号-1

举报热线:(010)12377

举报邮箱:xinhua_ljzjr#ljzjr.cn(#替换@)

合作QQ:1447260813

中国金融时报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0 - 2018 ljzjr.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