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阿里巴巴成全球最大公益平台300亿笔捐款中95%不超
近日,阿里巴巴公益平台捐款笔数突破300亿,成全球最大公益平台。但这300亿捐款中,有超9成的捐款不超过1块,对于这样的高比例小额捐款,想问下大家怎么看?
用科技来驱动公益,是一件非常,非常酷的事情。
传统公益一直难以推广,不是因为群众不热衷公益,而是因为捐款限制较多且没有合适的应用场景,大家不知道怎样快速捐小额的钱以及自己捐的钱可以为世界作出什么改变。
说白了就是,门槛高,反馈低。
在传统线下场景募捐,如果捐个几十块都会显得很小气很没有面子,所有参与者都面临隐形的道德绑架。
如果捐的多了,很多人又会有点肉疼,谁的钱都不是大风刮来的。
另外对很多人而言,对于自己捐款的用途和流向,其实又是不清晰和难以监控的,这就进一步伤害了捐款的意愿。
捐款数量,捐款方式,捐款流向,这三大门槛一直制约着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
而科技的出现解决了这个问题。
善心不分金额大小,完全可以随手捐几毛几分钱,一样是在做好事,还不给生活添负担,也不必担心被人拿来比较,善良可以做成自己的事。
不再需要去各个募捐点,甚至不需要登录各种捐款网站,日常购物和消费中,直接包含了相关的善意支出,善意的表达可以做的简单再简单。
沙漠中种下的树,山区孩子们的午餐,在互利网和区块链技术的加持下,整个资金账本与捐助成果清晰可见,你的善意用在何处,产生了什么样的效果,非常直接。
当捐助不分金额大小,不再有操作难度,捐出成果可以清晰反馈量化的时候,人们自然就乐意随手捐助,花小钱收获精神上的愉悦,这是非常具有性价比的事情。
与此同时,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和事,也获得了足够的帮助,他们的感激和生活的改变被互联网记录下来,再反馈给那些捐款人,进一步增强了捐助的快感,这是共赢。
比捐助本身更重要的是,科技在降低慈善门槛的同时,把慈善的种子种在了人们心中,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会忘了自己捐过多少钱,也忘了这些钱用在了哪里,但是那种帮助别人的,毫无利益纠葛的快乐,会被大脑记住,并且根深蒂固。
这种习惯和乐趣的培养,会进一步引导人们逐渐接受更主流更大额的一些捐助方式,善意的种子只要播下,自然就会生根发芽。
现在的科技企业很多,先进的技术也更是层出不穷,但大多数企业说穿了都是在利用人性中的恶来牟利,信息茧房,饱和广告,诱导点击,情色擦边,无不是榨取人性恶的果实,商业虽然本身没有错,但其实可以做的更好。
用人性中的善,加以诱导,辅以合理的工具,完全可以做出多赢的生意。
——————————————
这个不奇怪。我记得早在2010年的时候,阿里宣布将集团年收入的0.3%拨作公益基金,主要用于环境保护,是国内互联网企业首家环境保护基金。
从天眼查的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显示的财务信息,可以看到公益支出的黄色桩体远高过其他的收入款项。公益公益不是旗号,而做实事才是公益的最好体现。高额的公益支出,更是让阿里在公益的身体力行上一马当先。
再回到第二个信息,300亿笔捐款中不超过1块的捐款占9成?这个得多亏互联网的技术。
在以前,做公益是一件离公众及其遥远的事情,公益者谁?是前世界首富比尔盖茨,是股神巴菲特,而阿里公益平台从不把公益当作个人或者个体的使命。
所以,阿里的厉害之处在于,我们每个人都是这场公益的参与者
在不经意间,你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都在为公益添砖加瓦,商品的支出是公益捐赠,甚至你为低碳生活走路的脚步都是公益捐赠。
或许每一笔捐款不到一块钱,可是有什么关系呢?因为阿里,我们现在能有三百亿笔捐款,未来就能有三千亿,三万亿。
中国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