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司法:证据上链,官司上链
图片来源图虫:已授站长之家使用
声明: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锌链接(ID:xinlianjie-)作者:陈海宁,授权站长之家转载发布。
近日,广州互联网法院正式上线基于区块链底层技术的“网通法链”平台。
国内三大互联网法院相继拥抱区块链,借助联盟链架构和生态内多方节点共同维护,以块链结构存储数据,保持证据一致、防篡改、防抵赖,借助密码学确保证据传输与访问的安全性。
除了电子证据存证,广互法还搭建了”一链两平台”的智慧信用生态体系,广泛融合各合作机构的司法信用数据。
那么,广互法这一生态系统如何运行?广互法联盟链生态如何构成?企业如何申请上链?如何打链上官司?锌链接创始人龚海瀚邀请了广东省计算机学会区块链专委会副秘书长相里朋,针对以上问题做出解答。
广互法的“一链两平台”是怎样的?如何联动?
在配合广互法牵头“网通法链”智慧信用生态系统的建设中,我们发现“机构之间信息不对称、网络信息隐私保护不足、治理风险识别机制不健全等因素,与涉网诉讼爆发密切相关”。
那如何在发挥审判技术优势妥善处理好现有纠纷的同时,探索建立“诉源治理”系统,有效减少社会纠纷矛盾,预防诉讼潮的形成,是我们必须要解决的难题。
广互法借助去中心化、自治性的区块链技术,建立更加公平、透明、安全、高效的数据互助机制,避免数据孤岛现象所带来数据误差、信息冗余问题,使得这些数据能以一种被大家认知认同的方式呈现,尝试服务网络司法治理,并让治理更加“智慧”。这便是“网通法链”智慧信用生态系统。
“网通法链”智慧信用生态系统,又称“一链两平台”,即“司法区块链”、“可信电子证据平台”、“司法信用共治平台”。将区块链技术特性与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等更好地结合起来,让信息不可篡改、信用账本有效运行、数据传输可靠保密。实现从中介证明转变为算法证明,从社会信任升级为自然信任,从中心依赖扩展到边缘群证。
广互法的智慧信用生态系统是如何运作的?
广互法的智慧信用生态系统确实可能成为国家信用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尤其是以司法资源为基础、联合多维度数据源重新构建的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性、必要性。
目前,我国社会征信系统主要有四大类:一是央行征信系统;二是全国法院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公布与查询平台;三是金融机构内部使用的信用记录及评估系统;四是持有征信牌照的企业,整合市场化信用资源研发的征信系统。
但上述信用体系的建设和应用存在一些问题:由于各信用体系之间的数据分散,数据缺少统一标准与共享机制,导致数据查询、分析处理效率低、成本高,信用记录与评估模型不透明,造成不同系统的评估有所偏差,且信用数据时效性不足。
“网通法链”智慧信用生态系统,正在探索并尝试能否让数据为诉源治理赋能,将纠纷消解的端口前移,从源头上防控纠纷,从而建立信用体系。
一方面,以区块链为载体,共享司法、信贷、雇佣数据,并以积分机制激励共享。另一方面,鼓励各方基于大数据技术,按需对数据建模分析,有条件开放信用评估结果、或提供相应服务。
我们正在寻求与小额贷款公司进行创新试验,尝试将平台应用到互联网金融借贷审核中去,通过立体挖掘个人信用数据,实现信用评估追踪、风险智能把控。与此同时,为“广互网上执行局”的建立探索“生态化”执行方案,为失信联合惩戒、守信联合激励提供便捷有效的数据支撑,进一步提高执行效率,为“切实解决执行难”共享广互智慧。
广互法的联盟链生态都有哪些角色?区块链技术如何实现信用的重构自证?
相里朋
其实,要提高司法效率、增强司法权威,开放中立、安全可控是其要解决关键问题。区块链技术可以给予司法更多的“硬核”赋能,如P2P网络协议、分布式一致性算法、加密签名算法等核心技术。目前在司法领域,区块链技术主要用于电子证据存证,且多为商业机构运营,可谓是“百花齐放”。但由于彼此技术标准和存证规则不统一,暂时无法给司法审判提供足够的可信数据支撑。
因此,在广互法构建联盟链过程中,充分学习吸收目前主流存证平台底层区块链架构,重点保障电子证据的跨平台验证功能,坚持开放包容的技术架构,鼓励大家自由开发“司法场景多样化应用”,真正实现链上生态培育,解决司法数据服务需求。
中国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