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区块链 >

基于区块链技术开发的透明科学Orvium介绍

2019-04-13 05:33 来源:互联网 编辑:运营003
摘要: 
Orvium是第一个管理学术刊物的生命周期和相关数据的开源和分散式框架。 Orvium通过四种核心技术的独特组合,将突破

Orvium是第一个管理学术刊物的生命周期和相关数据的开源和分散式框架。 Orvium通过四种核心技术的独特组合,将突破性的商业模式引入学术出版市场: 1.区块链和智能合约; 2.分散存储; 3.云计算; 4.大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

使用区块链技术和分散存储方法,将以最低的成本实现出版过程的公开、完全可追溯和可信记录。同时, 云计算技术将为平台和服务提供灵活性、全球可用性和可扩展性。最后,大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将使用高级分析来提高生命周期的自动化程度,促进同行评审的准确性(例如识别抄袭), 根据内容对文章进行分类,并确定新兴趋势和课题等。

我们Orvium 的目标是帮助科学界分享其出版物,消除出版市场现有的低效率和偏见,并提高出版物生命周期的质量和有效性。Orvium 的模式着重于以下几个方面:

有助于将科学提升为人类遗产

科学不仅是人类的美好礼物,也是人类遗产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因此,科学和相关研究活动需要得到保护并保持在最纯净的状态,同时还要确保科学知识的开放性。将商业销售模式与联盟许可(如欧洲核子研究组织的SCOAP33等)联系起来,以及通过引入开放式期刊和档案来尝试改变商业模式,这些努力已经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它们尚未解决主要问题。

从这个意义上说,Orvium 提出了一个开放和透明的框架, 通过将出版模式与研究目标相结合,消除现有的科学知识访问障碍。Orvium将赋予科学界拥有和控制传播的全部权利。

提供一种可将利益回报给科学的商业模式

与任何其他出版业不同,学术出版商已经成功地将出版的成本和努力强加给他们所服务的科学界。 政府资助大部分研究, 但在研究成果可以出版时,出版商就会免费获得这些成果。出版商确实需要向编辑支付薪酬来评估写作的质量并根据需要进行改进, 但大部分编辑工作一一检查科学有效性,评估实验并判断研究的科学价值一一都是通过同行评审完成的。这些工作是由一线科学工作者志愿承担的; 他们的工资通常由政府和研究机构支付。最后,出版商将作品卖回给政府资助的机构和大学图书馆,供科学家阅读,而正是这些科学家(集体意义上)创造了这些作品。这种令人愤慨的经济模式通常被称为三重付费体系, 被许多科学家和研究机构批评为不正当、不必要的行当以及公开的丑闻。

Orvium 计划通过提供公平的模式来防止资源浪费, 这种模式可将成本降到最低,并确保作者和研究机构保留全部的版权和许可所有权。此外,Orvium还提供了将科学界创造的利益回馈给科学家和资助机构的机制。

让科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透明、更普遍、更开放

所有Orvium 源代码都将在开源许可下发布,但对开放性和透明性的承诺远不止此。任何人都可以访问系统中的每个操作、任务和事项(例如, 稿件提交,修订,出版,同行评审,引用检查, 作者接受)。系统核心会使用区块链和智能合约技术对此进行支持。

真正认识到研究人员的工作及其影响

目前,文章的感知质量以及研究人员的工作主要由稿件发布的期刊来决定。实质上,期刊影响因子会被用作研究质量的替代指标。不幸的是, 这种方法缺乏统计稳健性,改变了编辑和研究人员的选择,并刺激增加了无关引用。

Orvium 提出对评估科技成果的模式进行完善。该模式的核心是一系列直接从公共区块链记录派生的指标。这些指标决定了相关稿件的质量和重要性。从这个意义。上说,期刊不再作为核心实体存在。相反, 稿件起着核心作用。Orvium通过公平透明地使用区块链中公开可用的因素来评估稿件的影响:接受的同行评审,评审人员在行业内的地位,所用参考文献和引文的质量,作者以前的作品等等。

最大化科学验证和协作

在Orvium, 我们相信独立的同行评审是验证科技成果的绝佳方式。但是,我们也意识到这会产生偏见和问题。

Orvium 创新地将区块链和大数据分析技术整合在一起,利用前所未有的框架来检测和避免大多数的偏见和问题。

Orvium 的目标远不止此。共享稿件中使成果和结论能够得以发表的研究数据、代码等,可以明显改善科学验证和潜在的科学协作。

我们的愿景是让整个科学界不仅能够获得研究结果,还能深入地了解研究本身。

将科学过程及其演变融入社会中

借助Orvium,整个社会可以从科学运作的方式中学习,并参与其中。在Orvium的众多目标中, 其中一个是向社会敞开科学的大门,推动形成使公众参与科学过程及其演变的全新方式。为支持这一目标,Orvium 将使用以科学家为中心并加强社会参与的颠覆性商业模式。

Orvium技术

[ 编辑: 运营BX01 ]

中国金融领域第一媒体

更多服务
友情链接

京ICP备11011451号-1

举报热线:(010)12377

举报邮箱:xinhua_ljzjr#ljzjr.cn(#替换@)

合作QQ:1447260813

中国金融时报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0 - 2018 ljzjr.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