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商业 >

优化配置科创板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

2019-09-14 00:00 来源:互联网 编辑:运营003
摘要: 
我国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对于优化科技创新产业的资源配置、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我国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对于优化科技创新产业的资源配置、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未来,我国金融、货币、资本和投资市场将会迎来重大变革。

 

  自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启动以来,我国经济在发展方式、增长模式等方面出现了显著变化,金融产业以及服务实体经济的关系也在逐步进化。金融是我国重要的核心竞争力,深化对国内外金融形势的认识、进一步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不仅有利于社会正确把握金融本质、指导金融业界锐意进取和深化改革,也有利于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深入推动我国金融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在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金融产业也需要主动求变,锐意进取、深化改革。金融供给侧改革的主要目的,是对接实体经济供给侧改革,通过打造高质量金融来服务高质量经济。出于助推经济转型升级的现实需要,金融业应当牢牢把握“服务实体经济、深化金融改革、防控金融风险”三大目标,从货币供给、资本供给、要素价格供给、金融企业供给、金融产品供给、市场制度供给和审慎监管七项重点任务着手,攻坚克难,深入推动供给侧改革。

  深化金融供给侧改革的根本任务是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换言之,是金融要为实体经济提供并不断增加信用,特别是给予小微、初创和民营企业的信贷支持和金融资源支持。长期以来,我国的金融服务以间接融资为主,金融机构中又以大中型银行为主体,内部政策安排、技术支撑以及激励约束机制相对不够健全,这些体制性问题导致的信贷供需不平衡,缺少能与小微、初创和民营企业相匹配的“下沉式”服务能力,形成了“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民营企业是我国经济和就业的“稳定器”,在融资中一直处于弱势。

  因此,一是要改善融资结构,进一步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提高对中小微企业、科技创新企业的金融供给质量,鼓励金融机构不断丰富直接融资产品体系,更好发挥直接融资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方面的作用。

  二是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防控重大风险本质上是协同的,从长期看目标是协调一致的。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可以说是防风险攻坚战进入一个新阶段,要在货币政策调控、金融监管框架、金融机构市场化改革、金融产品和定价体系完善等多方面加快改革力度。

  结合当前国内外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加强资本市场改革、推进金融控股公司监管、完善金融基础设施、提升机构创新业态的治理水平,是金融改革和防控风险工作的重点。政府主导建立审慎高效的金融监管体制,包括清晰明确的规则和严格准确的执行;加大金融对外开放步伐,通过促进竞争,提高国内金融机构的实力。总之,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是防范金融风险的有效举措。

  充分释放科技创新动能

  振兴实体经济是经济强国的目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一项核心任务,是要破解社会资本供给的难题。大力发展权益金融,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才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金融短期化、交易化、套利化的弊病。从金融行为角度看,权益金融就是指为了获取其他企业的净资产权利或利益的投资方式。

  权益性金融投资,最终形成投资方与被投资方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关系。一般情况下,对企业投资,投资者就持有了该企业的权益性证券,代表在该企业中享有所有者权益,投资者可以在今后的企业成长过程中获得利益、行使相应的权利。换言之,投资者进行权益性金融投资,就是为取得对另一企业的控制权以及实现其他中长期的经营目的等。长期资本的供给要以股权工具为核心,以中长期债务工具为补充,让权益金融着眼谋求长期回报,从而有效地支持企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通过股权投资和相应的资本安排,引导其他金融机构参与中长期债务融资,如银行增加创新型企业的中长期贷款和信用贷款,最终综合、精准、有效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要优先服务于技术含量高、适应人才就业形势、提供高质量产品和环境友好的“新实体”企业。未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是一批科技型、创新型企业的崛起。事实上,每一次科技革命都会扩大经济总量,科技创新已成为大国战略博弈的重要战场。

  近年来,我国企业研发投入的总规模仅次于美国,但科研成果产业化仍然较为落后,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与产业化,是科技创新的主要突破口。由此,要创建和完善适合科技创新的金融体系。应进一步加强对权益金融的重视程度,完善扶持我国科技创新的金融机制,创造多元化协助企业研发创新的金融渠道,通过金融工具真正激发科技人才和创新型企业的积极性、主动性。

[ 编辑: 运营BX01 ]

中国金融领域第一媒体

更多服务
友情链接

京ICP备11011451号-1

举报热线:(010)12377

举报邮箱:xinhua_ljzjr#ljzjr.cn(#替换@)

合作QQ:1447260813

中国金融时报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0 - 2018 ljzjr.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