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LPR报价落地首日央行:房贷利率保持基本稳定
新LPR报价落地首日央行:房贷利率保持基本稳定
央行方面表示,利率市场化改革就像“修水渠”,水的大小还是要看闸门,不能替代货币政策
8月3日,中国人民银行大楼。 图/视觉中国
如市场普遍预期,8月20日,央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的新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首次报价显示,1年期LPR为4.25%,较贷款基准利率低10BP,较原LPR降6BP;五年期以上LPR为4.85%。这一利率将在下一次(9月20日)发布LPR之前有效。
新LPR首次报价出炉后半小时,央行副行长刘国强、银保监会副主席周亮等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对此次改革做了进一步解读,明确完善LPR机制不能替代货币政策、房贷利率不会随之下调、坚决杜绝不合理报价等,也解释了8月17日政策发布后,市场关注较多的改革是否为变相“降息”、银行报价是否为真正优惠利率等问题。
业内人士认为,新机制本身是为引导资金进入实体经济,对于股市短期反弹有部分提振作用,对债市利好有限,楼市调控原则不变,对人民币汇率没有直接影响。
1 完善LPR是不是“降息”?
央行称其不能替代货币政策
在17日央行宣布完善LPR报价机制后,市场中出现了“降息”的解读。理论上来看,LPR报价的“锚”从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4.35%,变为了一年期MLF利率的3.3%,看似确实直接下降了逾1个百分点,但不少业内人士也指出,出于业务稳定性和连续性的考虑,银行更有可能通过“加点”这个规则在MLF利率基础上上浮。从8月20日的报价结果看也是如此。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董希淼表示,将改革完善LPR形成机制解读成“降息”,本身不够准确。新LPR是银行贷款的主要参考和定价基准,新机制本身不存在降息或加息的功能。
在20日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央行副行长刘国强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都谈到,利率市场化改革就像“修水渠”,目的是让水流更加畅通,让水更有效率、更精准地流到田间地头,但水的大小还是要看闸门。因此,利率市场化改革有利于增强货币政策的效果,但不能替代货币政策,也不能替代其他政策。
在回答是否会调整准备金率时,孙国峰表示,从法定准备金率的角度来说,过去积累了一定空间,未来有一定的调整空间,但总的来说这个空间并不如大家想象的那么大。
2 房贷利率会不会降?
央行:房贷利率不下降,业内:平稳是主流
对于房贷利率是否会随之下降,央行也予以了回应。
此次LPR定价新机制增加5年期以上的期限品种,央行有关负责人在政策发布时介绍,这是为银行发放住房抵押贷款等长期贷款的利率定价提供参考,也便于未来存量长期浮动利率贷款合同定价基准向LPR转换的平稳过渡。
被问及个人房贷利率下限的政策会不会做相应调整时,刘国强表示,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房贷利率虽由参考基准利率变为参考LPR,但最后出来的贷款利率水平要保持基本稳定。“有一点是肯定的,房贷的利率不下降。”刘国强称,过几天人民银行将会发布关于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政策的公告。
联讯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奇霖认为,5年期的LPR实际降幅偏窄,暗含了“房住不炒”,加强调控的政策原则。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表示,全社会贷款成本都有所降低,房地产相对贷款成本上行可能性不大,但因为各种政策约束,预计下调的空间也有限,保持平稳将是主流。
3 增加人民币贬值压力?
央行称新机制对人民币汇率没有直接影响
有观点认为新的LPR机制会增加人民币的贬值压力。对此,在8月20日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孙国峰回应称,最近人民币汇率波动是市场供求决定的结果,这完全是一个市场化的行为。这次改革完善LPR形成机制,关键词是贷款利率的市场化,对人民币汇率没有直接影响。
孙国峰表示,改革完善LPR形成机制,有利于降低贷款利率,主要针对的是企业融资成本。“通常我们说和汇率直接相关的是市场利率,这次改革并不涉及市场利率的变化,这次改革的关键词是贷款利率的市场化。因此对人民币汇率没有直接影响。总的来看,应当说当前中美利差处于舒适区间,我对人民币汇率保持在合理均衡水平的基本稳定充满信心。”
中国观察